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上週美股走勢震盪偏弱。S&P 500 與道瓊維持區間整理,但 Nasdaq 回檔幅度較大,主因是美債殖利率再度走高、市場對降息的預期降溫。即便 NVIDIA、Google、Amazon 等AI相關企業的獲利仍具韌性,資金開始更嚴格檢視「龐大AI資本支出能否快速轉化為現金流」。因此盤面出現明顯分化:大型科技短線壓力較重,能源、工業與部分中小型股相對抗跌。
宏觀面最大變數來自就業數據缺口。受政府停擺後續影響,勞工統計局宣布10月非農報告取消,家庭調查數據亦無法補齊,導致聯準會在 12 月利率會議前缺乏新的就業參考。延後公布的9月非農數據顯示新增就業仍偏強,但失業率升至4.4%創近年高點。與此同時,多位聯準會官員近期談話與會議紀要釋出較鷹派訊號,強調在通膨未完全受控前,降息需更謹慎。市場因此下修12月降息概率,也使成長股估值持續承壓。
貿易政策方面,美國對部分農產品關稅豁免,顯示未來政策可能走向「有條件鬆綁」。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東資本快速進場AI基礎設施建設:沙烏地與阿聯酋獲准大量採購NVIDIA/AMD高階AI晶片,同步推進超大型資料中心與算力投資計畫。這代表全球AI資本支出正在多極化擴張,中東逐步成為新的算力與硬體需求來源,對供應鏈屬於長期正面因素。
企業面上,輝達最新一季財報再度優於市場預期,資料中心業務維持高速成長,毛利率與指引亦展現強勢需求。管理層重申Blackwell系列供需仍偏緊、雲端客戶排程能見度延伸至2027年。惟在降息預期下修的背景下,市場仍傾向先消化估值,使股價反應相對保守。整體而言,股價短線波動更多反映利率與估值重新定價,而非需求走弱。
目前AI競爭焦點正從模型能力,轉向算力、能源與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整體供應速度。全球政府與企業持續加大投資,但關鍵瓶頸在供給端:先進晶片、封裝能力、機電設備、變電站與穩定電力等環節仍普遍吃緊。這也意味著AI產業的主要風險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應能否跟上需求擴張的速度。
綜合來看,上週市場情緒偏保守,核心壓力來自利率上行與降息預期退潮。但AI需求與企業基本面並未出現轉弱訊號。若通膨持續放緩、利率不再上行,年底資金行情與利率預期修復仍可能為科技與AI供應鏈帶來支撐。對長線投資人而言,現階段的回檔更像是估值調整期,在基本面穩健的前提下,提供分批布局的時間窗口。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