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市值型ETF投資懶人包/多加了動能因子 報酬表現預期會較好
  • A-
  • A
  • A+

圖、文/鏡週刊

 

台股新市值型ETF問世,訴求「動能策略」,與傳統市值型ETF有何差異?根據指數回測統計,對存股族來說,拉長時間來看,新一代市值型ETF報酬率表現大勝傳統市值型ETF;透過策略師分析,傳授投資人操作要領,善用ETF動能特性,在多頭行情賺更多。

受到2024年台積電大漲逾8成激勵,今年來投資風向轉變,市值型ETF聲量大增,成為市場焦點。相較過去傳統市值型ETF,像是0050(元大台灣50)或006208(富邦台50),單純以市值作為排序基準,且以貼近追蹤指數為目標;新一代市值型產品最大特色,是加入其他選股機制,訴求多頭時能追漲,反彈時還能超漲。

重點是,新一代訴求動能策略的市值型ETF該如何操作?「所謂動能策略,就是利用強勢股上漲一段時間後,有延續上漲特性,投資人宜把握ETF換股時機,趁勢布局掌握強勢股脈動。」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表示,多頭行情下,動能策略適合想要賺到超額報酬的投資人。

以即將在2/24募集的009802(富邦旗艦50)為例,該ETF固定在每年3月、9月換股;根據動能選股條件,選進的成分股是2月及8月的強勢股,「由於2月是年報、8月是半年報公布旺季,這兩個時間點表現較強的個股,多有基本面獲利支撐,且後市展望看好。」徐翊達解釋。

他指出,在川普關稅2.0衝擊下,今年市場波動加劇,但整體經濟持續成長,因此短線下跌都是買點。「尤其,2018到2019年大幅震盪經驗顯示,關稅是川普的手段而非目的,接下來影響市場最大變數,其實是美國聯準會動向;若過於鷹派,盤勢將再度震盪。」

換言之,在市場波動難以預測下,透過動能策略,較易取得優於大盤的績效。「今年行情不至於走空,但有很大機率會進入多頭整理格局,與其在雜音干擾下短線進出,不如透過股價延續性較強的大型股,穩穩累積超額報酬。」徐翊達建議,投資人可在3種情況下,利用動能因子選股邏輯,強化獲利。

首先,是消息面出現利空大跌時,可趁機進場卡位權值股撿便宜;其次是ETF剛完成換股後,在強勢股動能延續邏輯下,可參與未來上漲契機;第3是當跌深反彈行情展開,大型股扮演領漲角色,有動能因子加乘效果,報酬表現預期會較好。

 


更多鏡週刊報導
【市值型ETF教戰3】台積電去年大漲 這檔市值型ETF排它理由曝光
【市值型ETF教戰1】2025市值型ETF3.0版 重押強勢股加速財富累積
【金融甜甜價1】川普上台金融監管鬆綁 台積電也愛買金融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