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台股跌倒外資吃飽?你不敢買的「這兩類股」都被外資撿去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

台灣與印度股市被外資看重,上週回流10億美元。(圖/Pixabay)

台灣與印度股市被外資看重,上週回流10億美元。(圖/Pixabay)

外資資金回流亞洲市場,台灣與印度股市成為主要受惠對象。根據保德信統計,上週外資重返亞股,台灣吸引逾10億美元資金流入,為所有市場之最,而印度股市則獲得近3億美元買盤,擺脫連續提款的頹勢。然而,同樣以科技出口為導向的南韓股市卻遭外資賣超3.29億美元,呈現不同的資金流向變化。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持續影響市場,但投資人已將其視為談判籌碼,因此對市場的衝擊性不若第一任期時劇烈。上週包括台灣、印尼、南韓、越南、陸股與菲律賓等市場皆呈現上漲,其中台灣、印尼與南韓股市漲幅超過2.4%,成為亞股表現最佳的市場。

PGIM Jennison美國成長基金產品經理彭子芸表示,近期市場受到多項因素影響,其中,美俄會談達成第一階段共識,計劃恢復外交運作並設立高層級團隊處理俄烏衝突,對全球經濟穩定有所助益。此外,川普政府對關稅政策的調整,包括延緩對加拿大與墨西哥課稅1個月,以及改採對等關稅機制,使市場對通膨的擔憂有所緩解。

然而,關稅的不確定性仍影響消費者信心。最新的2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從71.1降至64.7,低於市場預期,通膨預期也從3.3%上升至4.3%,成為美股在標普創新高後回落的主因,未來可能維持高檔震盪。

在中國市場方面,投資氣氛轉佳,科技股財報表現亮眼。百度第四季營收雖小幅下滑,但AI部門營收年增6%,阿里巴巴則受惠於電商與雲端業務成長,AI產品連續六季保持高度增長,使得營收增速創下2023年以來最快。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林哲宇指出,隨著中國政府對網路產業監管趨緩,科技巨頭逐步重返市場焦點。

此外,中國房市亦顯現回暖跡象。1月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顯示,24個城市房價月增,二線城市新房價格則在長達一年半的跌勢後首次回升,市場關注中國政府是否將實施更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

受到美股回落影響,24日台股終場下跌164.94點,收在23,565.31點。PGIM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廖炳焜表示,金融股整理壓抑盤勢,但電子與傳產股成為焦點,市場期待俄烏停戰後的重建需求,帶動電機、鋼鐵等產業表現。外資近期回補淨空單近5000口,回到去年6月水準,顯示資金回流台股趨勢可望持續。

本週市場焦點將落在輝達財報。根據UBS預測,輝達第一季總營收預計達425億至430億美元,資料中心業務營收約385億至390億美元。Blackwell新產品預期帶動強勁成長,台灣供應鏈將因此受惠。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期也表示,AI技術發展將持續推升晶片需求,為相關概念股帶來利多。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