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解放美國日/數學不會背叛你 但川普會!破綻一堆的對等關稅公式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推出新的關稅計算公式,試圖為對中貿易博弈尋求新籌碼。(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推出新的關稅計算公式,試圖為對中貿易博弈尋求新籌碼。(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近期發布一項引發熱議的政策:推出一套名為「計算對等關稅公式」的新制度,強調透過數學推導,針對與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國家,計算應加徵的報復性關稅。然而這份政策文件中出現大量的希臘字母與數學符號,不少人初見便感到困惑甚至反感,懷疑其背後是否刻意製造專業門檻。

對此,專精國際財經議題的專欄作家「美股探路客」指出,這其實是一套看似學術、實則簡單的數學公式。他笑稱,經過嚴謹的學術訓練後,這種所謂的「專業術語」與「花俏公式」對他而言並不陌生,但也讓人忍不住聯想到自己過去在實驗室時導師們最討厭的,就是那些「沒料卻愛裝懂」的研究者。

他進一步解析這項公式的實際內容。USTR所提出的原始公式為 Δ τi = (xi - mi) / ε × ψ × mi,其中的 Δτi 代表美國針對特定國家需加徵的關稅,xi 是該國自美國進口的金額,mi 則是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金額。至於 ε 與 ψ,分別是「進口價格彈性」與「關稅對實際價格的穿透率」,根據美國官方建議,兩者的預設值為 ε = -4,ψ = 0.25。

「但這公式看似複雜,其實簡化後就能發現邏輯非常直白,」美股探路客強調。他說,假如將 ε 設為 -1、ψ 設為 1,那麼計算結果與官方建議參數其實差異不大。公式最終簡化為一個更貼近日常語言的版本:美國要增加的關稅=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 ÷ 該國對美出口金額。換句話說,就是美方要對逆差做對等補償,「這根本不能叫『對等關稅』,應該稱作『對等貿易逆差稅』才貼切。」

他補充,根據目前所知,這套公式在多數國家的應用結果相當合理,僅有個別數據略有調整,像是將參數從 1.0 微幅改為 0.9,或將 -1 改為 -0.95 等。這樣的操作顯示,若能針對不同國家設定 εi、ψi 的個別參數,未來將更具彈性與精準度。

為了讓讀者更易理解,美股探路客以生活化情境來比喻這套制度的邏輯。他表示,這就像是一個人每天都去7-11買東西,享受便利,但長期下來發現自己對7-11貢獻很多,7-11卻沒回購任何他的東西,終於有天他氣不過,決定對7-11課一筆「對等貿易逆差稅」。他強調,這正是美方目前的心態與邏輯——以貿易逆差為核心出發,要求對方「付出等價的市場開放」。

這項被外界戲稱為「唬人關稅公式」的新政策,預計將於4月9日正式上路,意味著各國僅剩不到一週的時間表態與應對。從市場反應來看,政策公布當天美股一度重挫,後續能否守住前波低點,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短線焦點。美股探路客提醒,「看懂關稅怎麼來的,就代表你已經看懂了美國出招的節奏,現在是各國輸誠與否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