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余國棟報導
▲受到少子化與市場競爭加劇影響,麗嬰房兩岸門市大幅萎縮。(示意圖/PIXABAY)
台股今(22)日下挫逾200點,市場籠罩賣壓陰影,而童裝老牌麗嬰房(2911)則在昨日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宣布正式於去年底全面結束自有工廠生產,轉型為全面委外代工模式,並將原工廠用地改為第三方物流基地,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麗嬰房股價今小漲0.21%,報4.80元,但年初至今仍重挫逾四成,投資人情緒明顯低迷。
麗嬰房指出,此次關廠重整主要目的是,提升生產效率與改善成本結構,過去自有工廠產能利用率僅約50%,2023年產量42.7萬件,而2024年起已逐步減產至年底產量減至0件,2024年全年產量僅剩25.7萬件。未來公司將所有資源集中於品牌管理、產品設計與銷售,生產全面交由外部代工廠處理。
公司表示,這項調整可提升自有產品毛利率,並減少自行備貨所需的庫存天數,有效改善營運資金調度,提升整體經營效率。此外,第三方代工模式也可提高產品彈性與多樣性,縮短新品上市時程,有助公司因應少子化衝擊與消費變遷。
麗嬰房曾在中國市場擁有千家門市,巔峰時期橫掃兩岸童裝版圖,但近年營運持續虧損,受到少子化與市場競爭加劇影響,門市大幅萎縮,目前兩岸僅剩約200家仍在營運。根據財報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公司累計虧損已達6.76億元,因財報顯示帳面淨值偏低,已遭列為全額交割股,股價近期在5元以下徘徊。
儘管麗嬰房強調轉型可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市場仍憂心品牌能否撐住轉型陣痛期。有投資人在股市論壇留言直言:「沒嬰兒了,這間公司還可以投資嗎?」,也有網友嘲諷「隔壁棚做壽衣股價好像比較扛的住」。更有股民關心先前曾力推該股的投資人是否安然無恙,言語間充滿哀傷與不安。
根據資料,麗嬰房目前股東人數不到4萬人,在全額交割與持續虧損的雙重壓力下,是否真能靠轉型翻身,將成為下一階段觀察焦點。未來公司經營策略也將朝「輕資產」轉型,能否轉型成功,市場正在拭目以待。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