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去年台灣對美輸出的電子資訊類產品總額高達792億美元約(新台幣2.5兆元),占對美出口71.9%。(圖/報系資料照)
「如果不是真正的美國製造,只是用了美系供應商的零件,倒底算不算數?」一位台灣科技業主管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一聲嘆氣,吐露出對撲面而來的關稅風暴,愁困與壓力。
美國對等關稅4月9日中午正式生效,13小時後又急轉彎,川普宣布啟動90天緩衝期,台廠雖暫時鬆一口氣,但不敢輕忽,除了隨機應變,也寄望對等關稅公告中的第三附錄文件《Annex III》條文中的9903.01.34,能否成為出口救命繩索?是活路,還是幻影?
依據該條文規定,只要出口商品中「美國成分」占比超過20%,即可免除這部分的關稅,因而被形容為「人道走廊」。
問題是何謂「美國成分」?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4月7日說明,美國成分必須是「Made in USA」,也就是在美國本土實際生產的零組件,不包括「美國技術價值」。換句話說,若台灣出口一件100元的產品,其中20元為美國製零組件,那麼僅剩下80元部分需課稅。而這20元,業者還得提供發票或其他書面證明,證實其確為美國原產。
行政院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直言,「目前台灣出口多為零組件,真正符合條款門檻的產品極為稀少。」這通道入口的設定,對台廠而言,無異是迷你版的窄門。
除了「Made in USA」門檻,更大的問題在於程序空白。國家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語重心長指出,「美方設計9903.01.34,表面上是鼓勵美國製造,但在實際操作上是兩回事」,「目前美國政府並沒有明確定義什麼是美國製造,行政程序也沒有講清楚,連操作都還沒有細則」。
▲許多輝達的晶片都仰賴台灣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圖/報系資料照)
據此,連賢明認為,申請免稅的流程,勢必走向「個案認定」,也就是沒有統一標準、缺乏前例,端看美方如何判斷,若真有可能受惠的,最容易的是AI Server業者,「若AI伺服器的GPU晶片,假設能認定使用了美國NVIDIA,那真的可以扣掉很多錢。」
對於大多數出口商,想步上這條「人道走廊」則難如瞎子摸象。「由於台灣出口電子零組件過去從未被課過關稅,也沒建立申報系統,現在突然要做,恐怕是一場災難。」連賢明說,「廠商要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些事情,卻沒有可參考的細則與前例,根本來不及準備。」
去年台灣對美輸出的電子資訊類產品總額高達792億美元(約新台幣2.5兆元),占對美總出口71.9%,也就是說,一旦這些產品被納入課稅範圍,將牽動大批量電子廠商的報關流程,不僅行政成本大增,還可能延誤交貨。
一名AI伺服器業者則以更貼切的話語描述現況,「這就像是一張地圖,好像標出了一條逃生通道,但沒有人知道通往哪裡、怎麼走。」
▲復盛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監黃詣超表示,公司在美國市場平均市佔約7%,但關稅目前還沒造成影響。(圖/翻攝自清華大學臉書、復盛公司臉書)
全球前十大壓縮機廠商的復盛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監黃詣超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坦言,「這個(條文)其實非常嚴格,跟所謂的MIT(Made in Taiwan)怎樣認定的問題一樣。」
他指出,復盛在美國市場平均市佔約7%,當然希望能夠申請條文豁免,「但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做,美國還沒給出申請機制,也沒有認定標準,也不知道美方認定方式是否與我們一樣。」
雖然不少人一開始將9903.01.34視為「人道走廊」,如今看來更像是一道「僅供觀賞」的門。「這條通道確實存在,但能否通行,恐怕不只是靠誠意,還得看你符不符合美方利益。」業內人士直言,能真正通過的企業極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