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不畏打房「鋼」需仍旺!晶片老將斜槓 厚板雷射銲接拚年產3萬噸鋼構
  • A-
  • A
  • A+

圖、文/CTWANT

位於柳營工業區的凱鴻鋼鐵,率先導入「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圖/翻攝自凱鴻鋼鐵臉書)

▲位於柳營工業區的凱鴻鋼鐵,率先導入「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圖/翻攝自凱鴻鋼鐵臉書)

在央行七波房市信用管制下,住宅市場短期降溫,但科技建廠、商辦A辦、危老都更、物流基地等工程需求絲毫不受影響,依鋼構主力廠商中鋼構(2013)、東和鋼鐵(2006)、長榮鋼(2211)等公開說法顯示,各廠手上訂單能見度已排到2025年底甚至2026年,從半導體跨界「H型鋼構雷射銲接」的新兵台灣光罩(2338)也透露,「會有爆發性成長!」

業內人士告訴CTWANT記者,台灣鋼構廠每年約能生產80萬至90萬噸鋼構,但全國需求量卻超過140萬噸,缺口仍很大。2021年因鋼構缺料拖慢擴廠進度的台灣光罩,從危機看見「商機」,花了三年取得工研院「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轉,去年完成第一條產線,現正全力衝刺。

台灣光罩首條量產線去年第三季落腳於台南柳營科學園區,月產能約1000噸,今年6月將啟用第二條量產線,目標月產能1500到2000噸,總產能將上看2500噸。

台灣光罩高能雷銲專案處處長賴豊文曾對媒體透露,目前許多鋼構業者也正在和台灣光罩洽談,包含國外的鋼構銲接業者,將會以研發技轉方式售出,「今年預計會有爆發性的成長。」

賴豊文是台灣光罩高能雷銲專案處處長,表示未來新技術將應用推進至風電結構、大型油管、石化管線等厚板銲接領域。(圖/報系資料照、台灣光罩提供)

▲賴豊文是台灣光罩高能雷銲專案處處長,表示未來新技術將應用推進至風電結構、大型油管、石化管線等厚板銲接領域。(圖/報系資料照、台灣光罩提供)

台灣光罩預計於今年第三季成立專責子公司,團隊人數約為30到45人左右,聚焦於雷射銲接技術移轉的服務和設備的買賣銷售,初期以國內市場為主,長期則將進軍國際,重點鎖定越南與中國市場,並將應用推進至風電結構、大型油管、石化管線等厚板銲接領域。

「像東南亞,以前沒那麼注重建築安全,但現在經濟變好,對鋼構需求正快速攀升。」工研院高能雷射技術部經理王雍行說。尤其今年3月緬甸發生8.2級巨震,造成1600多人死亡,距離震央超過1000公里的曼谷一棟30層已封頂的高樓倒榻,建築防震再度引起重視。

「這類高樓、耐震、節能的工法需求,只會越來越多。」王雍行強調,台灣的建築法規自921地震後已成全球最嚴,「能通過台灣標準,放眼全球都沒問題。」「現在有很多客戶都在談,訂單已排到今年年底。」

今年3月緬甸發生7.7級巨震,距離震央超過1000公里的曼谷一棟30層已封頂的高樓倒榻。(圖/翻攝自泰國清邁象臉書)

▲今年3月緬甸發生7.7級巨震,距離震央超過1000公里的曼谷一棟30層已封頂的高樓倒榻。(圖/翻攝自泰國清邁象臉書)

這項技術的「第一位使用者」,明森建築主持人、建築師楊豐溢告訴CTWANT記者,這是「全球獨步」的建築鋼構工法,結合AI與機械手臂自動化,替代傳統人力焊接,整組樑柱在工廠完成後,再到工地現場組裝,大幅提升效率。

「我們的產能效率提升了10到12倍,省電80%、營建成本降兩成,對營建業追求淨零目標是大躍進。」楊豐溢進一步透露,目前明森建築在高雄的兩大案「明森丰川」、「文知丘」皆已導入光罩的雷射銲接技術,成為產業內首波示範案,後續將擴及北高多處推案。

攤開台灣光罩財報,靠著全球晶圓代工大客戶的成熟製程,本業穩健,2024年的合併營收75.62億元,創歷年次高,但受子公司營運偏弱及業外虧損拖累,前三季營業利益2.23億元,為近5年同期低谷,新跨入的鋼構事業預估每年可望提供3萬噸鋼構加工能力,未來若搭配授權技術、輸出模組化產線,整體營收或將成倍成長,可望挹注營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