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東元/攜手鴻海後首次法說 新目標價曝
  • A-
  • A
  • A+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東元早在疫情時就赴美佈局,現在搭上川普科技美廠投資,攜手鴻海吃星際之門訂單,展開新的經營風貌。(示意圖/PEXELS )
東元早在疫情時就赴美佈局,現在搭上川普科技美廠投資,攜手鴻海吃星際之門訂單,展開新的經營風貌。(示意圖/PEXELS )

東元(1504)公布2025年第二季財報,營收156億元,季增15%、年增7%,主要受智慧能源工程收入推動。然而,毛利率降至23.5%,季減0.7個百分點、年減1.7個百分點,受台幣升值與工程比重提升影響,產品組合惡化。營業利益率9.5%,季增0.8個百分點、年減1.6個百分點;EPS為0.69元,季增近28%,但年減11.5%,主要受匯兌損失及金融資產跌價影響。

三大事業群中,機電系統營收75億元,年減0.6%;智慧能源營收41億元,年增30.3%;智慧生活營收20億元,年增8.1%。投顧指出,東元短期仍受選舉、關稅與匯率干擾,且資料中心專案需時間整合人力與資源,但長期成長動能仍明顯。

在發展策略上,東元正推進綠色能源、電氣化、重點區域深耕及資料中心布局四大方向。綠色能源方面,公司在馬來西亞建置Busway產能以應對東南亞需求,台灣則新建模塊式PCS電力轉換系統產線,並將於第三季啟動CIP渢妙離岸風電陸上變電站工程。電氣化方面,首台扁線油冷式電驅橋系統樣機已交付歐洲,印度EV產線完成首批交貨,北美市場則鎖定變壓器、充電樁與power hub等基礎設施商機。

星際之門訂單成後盾

在資料中心領域,東元已在東南亞取得價值11.7億元的IDC訂單,並規劃成立中東子公司拓展當地市場。與鴻海結盟後,雙方計畫先爭取台灣資料中心及建廠、節能產品合作,未來拓展至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供應鏈。資料中心建置將導入模組化設計,工期可望縮短三成,長期有助東元由傳統機電廠商轉型切入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供應鏈。

元大投顧特別提到,美國「星際之門」計畫至2029年將投資5,000億美元建設AI基礎設施,機電相關商機估達600億美元,關稅政策推動赴美投資更將帶動大量設廠需求。與鴻海合作後,東元在資料中心資本支出的供應比重可望由三成提升至七至八成,2026年起初步反映合作綜效。

評價方面,凱基投顧以2026年EPS預估3.23元、20倍本益比給予目標價65元;元大則以2H25-1H26 EPS預估3.18元計算,目標價63元;另一家投顧預測2025與2026年EPS為2.71元及3.21元,目標價64元。三方均維持「增加持股」或「買進」評等,認為AI資料中心、強韌電網與離岸風電工程將成為東元未來數年的核心成長引擎。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