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王文承報導
▲4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總計43.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6%,顯示市場交易量出現明顯萎縮。(圖/翻攝自pixabay)
台灣房市受到央行信用管制與關稅戰引發股災的雙重夾擊,投資人明顯進入觀望情緒,導致交易量縮減,加上房價缺乏上漲動能,整體市場顯得疲弱。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4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總計43.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6%,顯示市場交易量出現明顯萎縮,導致繳納房地合一稅的人數與金額相對減少,至於區域內的繳稅王新北市略多於台中市奪冠,已經連續兩個月新北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高於台中市。
進一步觀察六都的4月稅收表現,僅台南與去年同期持平,其餘五都均呈現年減趨勢。數據顯示,以新北市稅收金額最高,達8.8億元,年減約14%;其次為台中市8.7億元,年減約6%。第3至第6名依序為高雄市6.1億元、桃園市4.7億元、台北市4.6億元,以及台南市3.1億元,各地年減幅介於14%至27%之間。
自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隨著符合課稅條件的房產逐年增加,加上近年房價大幅上漲,出售房產往往可獲利豐厚,帶動稅收大幅成長。以個人房地合一稅為例,2018至2021年間稅收幾乎年年倍增,自2020年突破百億元後,2023年更達716億元;其中,2023年12月移轉高峰期創下單月97.7億元的歷史新高。
然而,今年以來房地合一稅收成長動能明顯減弱,前四月個人房地合一稅僅徵得145億元,年減12.3%,其中有三個月的稅收低於去年同期,顯示市場交易熱度明顯退燒。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個人房地合一稅主要是2016年後買進,出售時才需要繳納的稅負,這幾年因為房價大漲,帶動房地合一稅收大幅攀升,去年個人與營利事業房地合一稅收高達千億元,寫下房地合一稅收的新高,前四月則已經出現同期衰退的狀況,再加上房市交易量平淡,短期內應該不會再寫下新高紀錄。
曾敬德表示,從財政部公布的去年房地合一稅收狀況表現,20%個人房地合一稅占比高達36.1%,顯示相對多數民眾持有滿5年開始出售,另外有20.9%無應納稅額,由於這波房價大漲,房地合一稅已經成為交易時最為有感的稅負,建議民眾可以多利用重購退稅或者自用連續設籍滿6年的400萬免稅優惠,降低稅負,不過也要充分了解相關節稅的規定,避免不符合規定被國稅局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