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余國棟報導
▲張錫認為如果想以退休為理財目標的話,更是要看長、看遠。(示意圖/PIXABAY)
台灣今年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每5個人之中就有1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在面對社會結構的變化,該如何靈活應對?素有台股多頭總司令之稱,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出席退休講座,分享退休理財之道。張錫表示,在「川劇」上演後許多投資人過著上班緊繃、下班失眠的生活;但要小心別讓焦慮影響健康,如果為了賺錢讓自己喘不過氣,反而得不償失。張錫透露自己打太極已經超過30年,不只鍛鍊身體,更是磨練出「不急、不慌」的心態,找到身體與財務健康之間的平衡點。
關稅與匯率的影響終將有限,長線來看重要的還是市場剛需,張錫也對投資人信心喊話,台股有AI這張底牌,晶片製程的技術目前仍難被他國取代,這就是台灣談判的籌碼;台股也因為掌握AI發展的命脈,才更有轉嫁成本的話語權。且在中美兩大經濟體的角力下,全球掀起「去中化」轉單效應,AI供應鏈將再次重組,台灣供應商除了具有垂直分工與規模經濟的優勢之外,與美國品牌商之間的深度合作,將讓台灣繼2018年美中貿易戰後再次扮演關鍵角色,提升在全球市場中的重要地位,在這波「股債匯大亂鬥」存活下來,要相信時間就是最好的良藥。
面對川普「人造熊市」,張錫則提醒,在關稅衝擊下,台股企業獲利不排除有下修的可能,但根據彭博預估的數據,今年台灣企業盈餘預估仍呈現正成長,年增率達25%,不用過度驚慌;尤其如果想以退休為理財目標的話,更是要看長、看遠!縱使強如股神,但巴菲特大部份的資產也是在50歲後才累積。
張錫也以自己為例,從年少時就養成了定期檢視財務狀況、分散投資風險的習慣。不是因為預測得準,而是因為知道投資首重紀律與資產配置,並依照不同的人生階段,為自己與家人打造符合需求的投資組合,例如為年輕子女選擇積極性較高的主動式基金、並配置少部分的組合型標的,及早準備退休金;此外,由於醫療發達,現代人平均壽命更長,因此在風險評估層面可依照自己的接受度適時調整,即便是像自己一樣的準退休族,一樣可以選擇更為積極的股票ETF來佈局。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