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輝達台灣總部在北市科,黃仁勳命名靈感曝光是老影集《星際爭霸戰》。(圖/翻攝自黃仁勳Computex2025主題演講)
千呼萬喚輝達臺灣總部確定落腳北投士林-北士科,命名「星群」。NVIDIA輝達執行長在COMPUTEX 2025記者會尾聲公布答案,立刻引爆如雷掌聲、震撼全臺。黃仁勳以影片介紹「航空艦」從外太空飛向地球、接近北海岸、經過劃過101上空,再降落北投士林。在《輝達之道》書中,曝光輝達總部的命名靈感來源是電影《Star Trek》《星際爭霸戰》,就是臺灣熟悉的老影集《星際迷航記》。
輝達精神目標:1966年影集《星際爭霸戰》每一集開頭的旁白已說明:
宇宙,終極的邊疆。這裡敘述的是星艦企業號的旅程,它的五年任務,是為了要探索這全然未知的新世界中,尋找新生命和新文明,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輝達台灣總部在北市科,黃仁勳命名靈感曝光是老影集《星際爭霸戰》。(圖/翻攝自黃仁勳Computex2025主題演講)
輝達臺灣總部在北士科 命名靈感來源是老影集《星際迷航記》
輝達臺灣總部就在北士科,黃仁勳很會帶動情緒,在COMPUTEX 2025記者會尾聲公布答案,只見俐落太空船艦造型的總部從外空飛到臺灣,降落在北投士林地區。
為什麼總部以這樣呈現輝達精神,在三采文化版《輝達之道》中曝光一切的答案,靈感就是來自《Star Trek》《星際爭霸戰》,臺灣當年中文翻譯為《星際迷航記》。《星際爭霸戰》故事的設定是發生在有著烏托邦背景的23世紀,描述星際戰艦「企業號」以及航員們的歷險過程。目標是「探索這全然未知的新世界戲中,尋找新生命和新文明,勇踏前人未至之境。」,這也正是黃仁勳要求的輝達精神。
▲輝達台灣總部在北市科,黃仁勳曝光命名靈感是老影集《星際爭霸戰》。(圖/翻攝畫面自imdb)
輝達總部在美國加州矽谷 黃仁勳要打造未來導向的工作環境
三采文化版《輝達之道》描述,輝達的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心臟地帶──聖塔克拉拉市。這個位於聖塔克拉拉郡的城市,與眾多科技巨頭為鄰,共同構築了矽谷的創新生態系統。
輝達的企業園區由兩座別具意義的建築物所組成:「Endeavor」(奮進號)和「Voyager」(航行者號),並且與輝達早期使用的辦公空間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充滿活力的企業園區。奮進號是於2015年動工,於2017年完工。這座大樓的命名靈感源自廣受歡迎的科幻經典《星際迷航》(Star Trek),「Endeavor」中文不僅代表著努力和追求,更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所打造的第六艘也是最後一艘太空梭同名。
▲輝達台灣總部在北市科,黃仁勳命名靈感曝光是老影集《星際爭霸戰》。(圖/翻攝自黃仁勳Computex2025主題演講)
輝達總部命名向全球傳遞:輝達將持續擔當科技先驅,為人類開啟充滿無限可能的新未來
當初在為建築物命名時,輝達採用了一個富有創意的命名方案:以輝達(NVIDIA)的字母順序為基礎,同時融入科幻元素,為每一座新建築賦予獨特而富有意義的名稱。繼「Endeavor」之後,公司高層在尋找以「V」開頭的詞彙時,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星際爭霸戰》中另一艘著名的星際飛船──「Voyager」。「Voyager」中文航海家,也與NASA於1977年發射的深空探測器同名。
輝達最近在印度科技樞紐──班加羅爾新落成的大型辦公樓,也以「Discovery」中文發現為名。這不僅延續公司的字母順序策略,也再次向《星際爭霸戰》致敬。(臺灣總部命名「星群」,象徵臺灣供應鏈。)。其實不只是大樓,輝達甚至連內部的會議室名字,都以科幻小說為主題來命名。輝達巧妙地將公司形象、科技探索精神與流行文化結合,更向全球傳遞了一個清晰而有力的訊息:輝達將持續擔當科技先驅,為人類開啟充滿無限可能的新未來。
▲輝達台灣總部在北市科,黃仁勳命名靈感曝光是老影集《星際爭霸戰》。(圖/翻攝自黃仁勳Computex2025主題演講)
輝達建築設計融入溝通哲學 是輝達文化與創新理念的實體化表現
「奮進號」和「航行者號」不僅是辦公空間,更是輝達文化與創新理念的實體化表現。這兩座由輝達親自設計並建造的建築,體現了創辦人黃仁勳對企業文化、組織哲學以及核心目標的深刻思考,將協作和溝通的理念融入每一個細節。
「奮進號」採用獨特的「龜殼」式設計,辦公區域環繞著中央公共工作區域。這種開放式設計旨在打破傳統封閉式辦公空間的局限,為員工營造一個宛如大型馬戲團帳篷或演出場地的工作環境。大樓最引人注目的特色是遍布的三角形窗戶和地磚,這不僅有效解決了開放空間的聲學問題,更巧妙地呼應了輝達的技術根基──3D 圖形的基本單位「多邊形」。這一設計理念貫穿整個建築,時刻提醒員工不要忘記公司在 AI 熱潮前的核心競爭力。
吸取了「奮進號」的設計經驗,「航行者號」在設計上更加注重實用性。大樓中央的「山峰」──一座三層樓高的特殊建築,為員工提供了一個獨特的交流空間,爬樓梯的過程宛如登上小山丘,激發員工們的創意思維。輝達巧妙運用了自家的數位孿生技術,優化了「航行者號」的聲學和採光設計,有效避免了「奮進號」中出現的問題。這不僅展示輝達技術的實際應用,也體現公司持續改進的精神。
「奮進號」主要容納財務、管理等行政部門,而「航行者號」則是半導體和軟體研究人員的創新基地,允許進行封閉式研究。「山峰」中央的小舞台,為全公司員工提供了舉行大型會議的理想場所。截至2024年,輝達全球員工已達3萬人,其中約1萬人在矽谷地區工作。
▲輝達台灣總部在北市科,黃仁勳命名靈感曝光是老影集《星際爭霸戰》。(圖/翻攝自黃仁勳Computex2025主題演講)
「奮進號」、「航行者號」設計理念 刻意增進員工之間的偶遇機會
「奮進號」、「航行者號」這兩棟建築物的核心設計理念,是刻意增進員工之間的偶遇機會,以此激發創意火花。空間的布置確保員工在日常活動中,能夠頻繁接觸來自不同部門的同事。電梯被刻意安置在角落,鼓勵員工們使用樓梯,以增加彼此交談的機會。兩棟建築通過天橋相連,僅需三分鐘步行即可往返,促進跨團隊互動。
輝達不同矽谷其他企業 不會要求員工每週到辦公室工作2~3天
儘管輝達投入大量資源打造這些促進面對面協作的辦公空間,卻採取了一種令人驚訝的靈活工作政策:不同於許多矽谷企業強制要求員工每週到辦公室工作2~3天,輝達允許員工自主決定是否到辦公室工作。黃仁勳展現了對員工的高度信任,他相信「如果親自見面工作更有效率,員工們即使不被要求也會自願進辦公室」。輝達獨特的企業文化是支撐這項政策的基礎,就如同他們的建築一樣獨樹一格。
▲輝達台灣總部在北市科,黃仁勳曝光命名靈感是老影集《星際爭霸戰》。(圖/三采文化提供)
本文撰寫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之《NVIDIA 輝達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