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嘉倩、華紹平 / 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今(20)日在就職一週年談話中,拋出成立「主權基金」的規劃,未來會通過立法、由政府來掌握。學者分析,在美國督促各國赴美投資的背景下,台灣政府開始有計畫性地到海外投資,但必須要留意資金來源和管理單位。
總統賴清德:「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
520就職周年之際,總統賴清德拋出主權基金政策藍圖,選在這時間點,學者分析,是因為關稅戰讓全球各國進出口策略改變,促使政府希望計畫性到海外投資。
路透社記者:「美國總統川普周一下令,美國政府要在一年內首次建立一個,主權財富基金。」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2月剛簽署主權基金的行政命令,議題在全球發酵。主權基金與國安基金不同,後者相當於股票平準基金,維持股市穩定,很像過去糧食平準基金概念,而主權基金是創造和提升政府財富收入。
經濟學家吳嘉隆:「從資產增值中去取得政府的一塊財政收入,資產不只是『不動產』,譬如政府旗下公股銀行併購,併購後可能有資產增值獲利。」
主權基金的財務來源包括外匯存底、出口盈餘等。儘管台灣有許多外匯存底,但要發展成頗具規模的主權基金,還是很有挑戰。
全球前五大主權基金分別是挪威、中國、中東阿聯酋與科威特,其中冠軍挪威的規模達到1.8兆美元。
經濟學家吳嘉隆:「初期規模可能從200至300億開始,然後站上1000億站上2000億,將來如果能站穩2000億美金的話,就算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權財富基金,他需要一些具有資本市場運作能力的主持。」
設立主權基金,台經院學者建議,管理機構必須中立;央行、財政部則期盼設立專法,各界有共識,有更多配套,才可能真正達到讓國家賺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