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蕭宥宸報導
▲勞退自提6%雖能免稅,但可能「因小失大」。(示意圖/資料照)
今年個人綜所稅申報延長到6月底,小資族想投資勢必要開源節流,「節稅」就減少支出的重要一環,不少人透過勞退自提6%來免稅。不過,投資專家估算後發現,年薪在60萬左右的民眾,勞退自提25年後大概能省6.5萬元稅金,加上勞退金約能拿到300萬元。但若將這筆錢拿來投資0050(元大台灣50)等ETF,預估竟能有約千萬元收益,二者相差近700萬元。
投資專家闕又上日前在節目《財經鈔能力》中舉例道,一名35歲上班族瑪麗年薪落在60萬元上下,綜所稅率為5%,若她工作25年到60歲退休,期間都選擇勞退自提6%薪資,也就是每年約3.6萬元,25年下來約能節省6.5萬元左右的稅金,退休後大概能領到400萬左右退休金。
不過,瑪麗自己若有投資概念,不將這筆錢給勞動部管理,而是選擇乖乖繳稅、自己做投資。拿效益最好的2005至2024年的20年期間來計算,勞退績效為5.62%,但0050的表現卻有11.14%。如此估算下來,勞退金讓政府代管,退休約能拿到300萬元,但自己投資0050卻可以抱回1000萬元。
闕又上表示,用上述方法來計算,套用到稅率為20%、30%和40%的族群就會發現,稅率越高勞退金給政府代管與投資0050的差距會越來越小,甚至當稅率達到40%,自己投資反而會吃虧。
闕又上直言,建議綜所稅率在5%、12%、20%的民眾不要參加自提勞退。綜所稅率30%的民眾還可以考慮,而若綜所稅率達到40%就不必考慮,直接參加政府的勞退自提就好。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