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阿膠」是驢皮中的膠原蛋白,中國人對阿膠需求激增,全球驢子正因驢皮貿易面臨生存危機。(圖/資料照片)
驢子那麼可愛,怎麼可以吃驢驢?阿膠,驢皮中的膠原蛋白,一種源自中國傳統中醫的動物性藥材,向來被譽為補血養顏、滋陰強身的珍貴滋補品。近年來,隨著中國中產階級對健康與養生的需求暴漲,阿膠的市場價值水漲船高,成為追求保健與美容的熱門選項。然而,這股阿膠熱潮卻正對全球驢類族群造成災難性影響,特別是非洲與拉丁美洲地區的驢子,正因皮革被大量屠宰,族群數量銳減,甚至面臨功能性滅絕的警訊。
根據巴西地理統計局(IBGE)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990年代初巴西驢數量高達約137萬頭,但到了2024年,僅剩不到7.8萬頭,暴跌幅度高達94%。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市場對驢皮中膠原蛋白的需求激增,使得大量驢子遭到屠宰。6月26日至28日在巴西東北部城市馬瑟歐舉行的「第三屆巴西驢國際研討會」上,來自全球的保育學者與動物保護團體共同發起「停止屠宰巴西驢」倡議,要求巴西國會儘速立法,全面禁止驢類動物的商業屠宰,阻止該物種走向滅絕的深淵。
自2016年以來,巴西驢皮出口中國規模持續擴大。當地政府雖曾考慮開發驢肉市場,但礙於東北地區普遍將驢視為文化與農業象徵,加上飲食禁忌深厚,導致相關政策難以推動。目前,巴西全國僅有三家屠宰場持有合法屠宰驢許可證,皆集中於巴伊亞州,但其實際屠宰量已遠超物種可承受負荷。環保組織指出,驢的繁殖週期緩慢,且大多為小規模飼養,不像其他經濟動物可以工業化養殖,一旦族群耗竭將難以恢復,屬於無法逆轉的生態損失。
不只巴西,整個非洲也是驢皮產業的重災區。英國非政府組織「驢子庇護所」(Donkey Sanctuary)指出,中國對阿膠的需求導致全球每年有約590萬頭驢被宰殺,預計到2027年將攀升至680萬頭。由於中國本地驢從1992年的1100萬頭驟減至2023年僅剩150萬頭,使得製藥業者將目光轉向非洲、南亞等開發中國家。
非洲多國因驢皮貿易帶來的非法盜獵問題嚴重,已於今年2月由非洲聯盟正式宣佈全面禁止驢皮出口。該禁令背後反映的是驢在當地民生經濟中的不可取代性。根據研究,是否擁有一頭驢子往往決定了一個家庭能否維持基本生計,尤其在農村地區,婦女與孩童依賴驢運水、耕田與搬運貨物,是日常生活的關鍵勞力。
然而,在非洲禁令生效後,中國業者又迅速將進口目標轉向巴基斯坦。2024年11月,中巴雙方於伊斯蘭馬巴德簽署協議,計劃每年輸出20萬頭驢皮與驢肉,並於喀拉蚩與瓜達爾設置屠宰場。此舉引起當地動保團體與勞工團體的強烈反對。據《美國之音》報導,巴基斯坦多數低收入家庭依靠驢子從事磚窯、煤礦與農場運輸工作,一旦驢子數量被大量削減,將直接導致數百萬民眾生計斷裂,進一步惡化貧困與社會問題。
布魯克巴基斯坦基金會的喬杜里強調,這項協議不只殘忍對待動物,更是對基層勞動者的嚴重打擊。部分社區已出現驢價飆升與工作機會銳減的現象,讓原本就脆弱的生活更加難以維繫。
阿膠風潮所引發的全球驢皮貿易,不僅衝擊生態,也帶來深遠的社會與經濟後果。專家呼籲,中國應重新審視阿膠產業的永續性與倫理責任,並推動研發替代製程與材料,同時,消費者也應意識到背後隱藏的成本與代價。在追求養生與健康的同時,更不該以生靈塗炭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