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中報導
▲台中村里所得快速成長,2023年「平均年收破百萬里」共60個,5年增37個。(圖/台灣房屋提供)
重劃區帶動資產交易與人口結構翻轉,推升台中村里所得快速成長,2023年「平均年收破百萬里」共60個、5年增37個,增幅前三名依序為北屯四民里75.4%、西屯龍潭里69.9%、北屯舊社里64%,顯示重劃區強勁吸金力不只炒高房價,更同步推升在地居民財富。
根據財政部資料,台中市平均所得破百萬元的村里,從2019年的23個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60個。五年內增幅前五名分別為:北屯四民里、西屯龍潭里、北屯舊社里、西區公舘里與烏日湖日里。除公舘里外,其餘皆有重劃區題材加持,包括十四期、單元二、總站特區與高鐵特區,形成明顯的「重劃區富里效應」。
▲陳定中指出,台中村里平均所得大增,主因是重劃區房市熱絡,賣房賣地帶動。(圖/台灣房屋提供)
重劃區變現潮推升所得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村里平均所得之所以大增,與近年重劃區不動產交易熱絡密切相關。住戶出售房產產生財產交易所得,加上售屋資金入帳造成利息所得攀升,使申報所得出現跳躍式成長。以四民里為例,區內緊鄰十四期、十一期兩大重劃案,交易活絡、土地與建物轉手頻繁,成為台中近年最具升值潛力的熱區之一。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重劃區的公建題材豐富,不動產增值速度快,居民出售不動產後,不僅財產交易所得大幅增加,售屋款暫存入銀行,也拉升利息所得;加上成熟精華區七期、十一期供需飽和,比鄰的新興重劃區十四期和單元二,吸引不少外溢的高收入民眾,拉高重劃區村里近年的平均所得,使所在村里於平均所得增幅排行榜中稱霸。
舊市區搭軌道觀光續衝高
在榜單中唯一無重劃區題材的公舘里,能擠進前五名,靠的則是生活機能與產業活絡。陳定中指出,公舘里位於西區核心地段,北接美術園道觀光商圈、南鄰台鐵五權站軌道經濟紅利。區域內舊宅翻新、商圈轉型,加上居民多具有專業背景與穩定資產,股利與退職所得水準穩定,使整體平均所得近五年成長超過40%。
張旭嵐指出,傳統高房價區如七期、十一期土地與建案供需已近飽和,新興重劃區如十四期、單元二反成為新貴聚落。許多科技業、專業領域的高收入族群選擇移入,帶動人口結構優化與地區財富累積速度。由此可見,重劃區不僅帶動地價上升,更逐步改寫地方經濟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