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跟到蘇格蘭也要談!韓派多組人馬談關稅 欲推「造船大禮包」討川普歡心
  • A-
  • A
  • A+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韓美關稅協商進入最後倒數,南韓政府正全力衝刺,派出多組人馬前往華府,試圖在美東時間8月1日大限前,敲定一份雙邊貿易協議,以避免美國對南韓主要工業出口品加徵關稅。韓聯社29日報導,南韓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具潤哲(Koo Yun-cheol)將啟程前往華府,預計於周四(31日)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會面;南韓外交部長趙顯(Cho Hyun)也將在31日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會談。

南韓主打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希望能獲川普青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南韓主打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希望能獲川普青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南韓大企業韓華亦派員出馬助談判

南韓這次端出了一整套「組合大禮包」來當作協商籌碼,內容包括產業合作、千億美元以上對美投資案,重頭戲則是由韓華集團(Hanwha Group)主導的「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MASGA)構想,計畫擴建位於賓州的費城造船廠,打造南韓資金、美國製造的合作典範。路透29日報導指出,韓華副會長金東官(Kim Dong-kwan)也已飛赴美國,親自支援談判。

目前,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金正寬(Kim Jung-Kwan)與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Yeo Han-koo),24日、25日已在華府與紐約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積極會談,25日當天甚至為配合川普與盧特尼克行程,甚至也跟著美方人員飛往蘇格蘭。盧特尼克對此稱:「他們為了這場交易,真的非常拚命。」

接下來,南韓外交部長趙顯(Cho Hyun)也將在31日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會談,外交陣線全面出動,全力搶在8月1日前談成協議。

韓方拚15%關稅方案

這場韓美談判,最關鍵的變數就是即將生效的25%關稅,若協商破局,幾乎所有出口美國的韓貨都會受到重創,特別是汽車、鋼鐵與半導體等出口支柱產業。

南韓期望的「最佳劇本」是,免除即將到來的25%對等關稅,並將汽車、鋼鐵、鋁材等品項的現行關稅(分別為25%和50%)全數歸零。但從日本與歐盟近期與美國達成的協議來看,韓方最有可能爭取到的現實底線是,與日本及歐盟相同的15%關稅。儘管這仍是沉重負擔,但起碼在美國市場上,韓貨與日歐產品站上相同起跑線。

對南韓來說,若汽車關稅仍維持在25%,而日歐車款降至15%,那像現代、KIA這類主力品牌恐在美國市場競爭中陷入劣勢。事實上,現代汽車今年第二季的營業利潤,已年減逾8000億韓元(約新台幣170億元),顯示關稅造成的影響正在浮現,公司也已啟動應變計畫。

韓恐讓步農產品配額?

除了汽車與造船,另一個核心議題是鋼鐵和農產品。韓方希望美方仿照與歐盟協議的模式,對鋼鐵採取「關稅配額制」,即對一定數量的韓國鋼品免除50%高額關稅。這類模式並非沒有前例,2018年川普政府首次引用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時,南韓就曾爭取到每年263萬噸鋼材的免稅出口配額。

南韓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具潤哲將前往華府,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會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南韓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具潤哲將前往華府,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會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第232條款措施,是依據美國的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規定,以調查與認定特定產品之進口是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232措施的調查機關是美國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倘認定進口產品造成美國國安威脅,美國總統具有對該產品之進口採取調整措施裁量權,包括提高關稅、設定配額或採取其他非貿易措施。

然而最敏感的議題恐怕是農產品開放。南韓一開始把農產列為「紅線」,韓國方面,目前已對美中澳泰越5國實施稻米低稅配額(TRQ)制度,若欲擴大美國配額,須與其餘4國重新談判,讓談判難度更高。

但近來消息指出,韓方可能已準備在美方壓力下部分妥協。青瓦台政策室長金容範(Kim Young-bum)也坦言:「協商清單中確實包含農產品。」

以日方經驗顯示,儘管日本最初也不打算增加稻米進口,但在川普的強勢施壓下,最終還是於「最低市場准入」(MMA)框架,允許美國擴大進口配額,從而降低國內農民反彈。

最終決定權仍在川普

然而,無論談的如何,眼下談判的最大變數仍是川普本人。川普過去與日本達成協議時,親自把投資金額從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1.9兆元)加碼到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3兆元),還把原先利潤分配硬生生改為90%,足見其主導力度。

南韓此次提出的對美投資大禮包,是否能達到川普滿意的標準,也成為談判能否拍板的關鍵。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