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台灣關稅20%/專家認同賴清德:仍在談判清單 是唯一「留校察看」對象
  • A-
  • A
  • A+

財經中心/王文承報導

總統賴清德所說「暫時性」措施,旅美學者翁履中認同表示,台灣確實是唯一「留校察看」的對象。(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所說「暫時性」措施,旅美學者翁履中認同表示,台灣確實是唯一「留校察看」的對象。(圖/總統府提供)

台灣目前的關稅稅率為20%,雖然已從原先的32%大幅下調,但仍高於對美國產品完全開放的日本與南韓所適用的15%,此舉在台灣社會引發熱議。雖然總統賴清德強調這是一項「暫時性稅率」,台美雙方仍在持續磋商中,然而旅美學者翁履中指出,從關稅排序來看,如同賴清德總統所言,這確實是一項「暫時性」措施,但也反映出台灣的實際處境,成為唯一仍處於「留校察看」階段的國家。

翁履中在臉書發文指出,如同總統賴清德所說,這是一項「暫時性」措施。「暫時性」三個字,確實是正解。因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單純只收到一個對等關稅數字就算結案的,日本、韓國、越南及德國(歐盟)等,結案條件都是有許多附加投資條款,而墨西哥、加拿大、印度及中國則是獲得延長,或顯然是談的不順利導致美國給了懲罰性的關稅,還沒談定!

翁履中指出,台灣是這十大夥伴中,唯一沒有「談成、延長、結束」任何一種明確結果的夥伴。從外交角度講,這叫「保留斡旋空間」;但從現實角度看,就是被放進了「留校察看」的名單。這不代表台灣無能為力。相反,既然被放入觀察區,就更要主動提出完整戰略,展現誠意與底線。

他說,台灣的20%,更像是美方趕在期限前,因為還沒談好條件,或是條件沒有被接受,而臨時丟出的數字!這個數字,反映出台灣還沒有被美國排除於協商之外,而是在美國還會「繼續談的清單」上。

翁履中表示,台灣出口美國的產品,大多涉及232條款國安敏感產業,不像越南或印度是勞動密集或原物料為主。這代表,美方對台灣的談判要求,不只是稅率問題,而是更深層的供應鏈、軍事合作與地緣政治戰略,甚至還有美中競爭的考量!

翁履中強調,這不僅是一場稅率談判,更是雙方對未來地緣戰略的對價協商。如果我們把這次的20%視為起始價,那麼台灣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國安與經貿戰略價值包裝成最具說服力的籌碼。對美國的川普政府,必須務實理解『少輸已經是贏』,這絕對不是一場容易的談判。台灣如果要避免成為「全面只能接受要求的小弟」,需要領導人展現能夠集結全國之力的大智慧!

他指出,20%代表這是一場尚未完結的交涉,不是輸了,也不是贏了,不要再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撫人心,也不用極度悲觀。接下來台灣是否能盡可能守住科技產業的優勢,如果被迫要求加大對美投資,衝擊影響評估需要盡早規劃,公開透明減少社會焦慮,並且思考如何用國內法規來降低對市場開放的衝擊!對台灣來說,這些是跟談判可以並行的工作,需要儘早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