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美國太強不去會被撞到地上!謝金河:台商該組「投資美國國家隊」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大西進→回台投資→投資美國?謝金河強調:第三波投資浪潮啟動,台商應組「投資美國國家隊」,政府應整合資源赴美布局,台灣別錯過這次機會。(示意圖/PIXABAY)
大西進→回台投資→投資美國?謝金河強調:第三波投資浪潮啟動,台商應組「投資美國國家隊」,政府應整合資源赴美布局,台灣別錯過這次機會。(示意圖/PIXABAY)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台灣正進入關鍵的「第三波投資大浪」。他分析,第一波是1990年代的「大西進」,第二波是蔡英文政府推動的「台商回台投資」,而如今第三波則是「投資美國」。面對川普政府強勢推動的貿易與投資新秩序,台灣應由被動轉為主動,積極組建「投資美國台灣隊」,才不會錯失歷史契機。

謝金河指出,川普掀起的關稅戰有兩大主軸:其一是要求全球主要國家對美國商品實施零關稅;其二則是要求各國以企業投資和政府採購換取低關稅優惠。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投資與採購總額1.4兆美元,到卡達的1.2兆美元、沙烏地阿拉伯的6000億美元,以及歐盟、日本、南韓等國的數千億美元規模投入,甚至馬來西亞也宣布直接投資700億美元、採購1500億美元,各國紛紛大舉加碼美國。台灣在這股全球投資潮中,除了台積電已宣布1650億美元投資案,未來也勢必被要求進一步承擔更多角色。

回顧歷史,謝金河說,1990年前後六四天安門事件後,西方資金撤離中國,但台商卻選擇全力「西進」。當時中國勞工低廉、土地幾乎半買半送,還享有稅賦優惠,「五免三減半」成為投資誘因,促使深圳、東莞、長安、惠州等地迅速從荒蕪發展成世界工廠。台商在中國由小變大,甚至改變中國經濟結構,但也導致台灣資金、人力流失,被批評「空洞化」。

直到蔡英文政府推動「台商回台投資三大方案」,台商資金才回流。根據數據,目前已有1680家台商回台,投資金額達2.546兆元。此波回流不僅強化了台灣產業,也推升台股在2020年突破長達30年未破的12682點,並奠定台積電成為「護國神山」的地位。

然而,謝金河強調,眼下台灣面臨第三波投資浪潮,主題是「投資美國」。這是過去台商難以想像的挑戰,因為投資門檻高,中小企業多半望之卻步。但隨著台商實力累積,除了台積電,鴻海、緯創、緯穎、光寶科技、和碩、英業達、台達電、環球晶、帆宣與漢唐等公司,都已陸續宣布赴美投資。

謝金河建議,政府應該整合這些企業力量,組成「投資美國台灣國家隊」。他甚至呼籲總統賴清德,可以主動向川普政府表態,證明台灣已經有團隊式的投資規模,並比照當年的「台商回台方案」,在融資、租稅等政策上提供支持,鼓勵台商在美布局。

他也提醒,川普政府的保護主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版圖。僅今年以來,企業在美國宣布投資超過100億美元的案子,金額已突破2.5兆美元,涵蓋AI資料中心、半導體、記憶體、製藥、能源、重電與iPhone製造等戰略產業。這些領域正是台商的優勢所在,台灣應把握契機,主動出擊,而非被動因應。

「投資美國比西進更困難,但這是卓越台商再創奇蹟的時刻。」謝金河說,過去30年「中國概念股」帶動了台灣企業的發展,而在這一波大浪下,未來將可能誕生一批「美國概念股」,成為推動台灣產業升級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