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熱門股/國防預算首次北約標準 9495億台廠13家穩拿
  • A-
  • A
  • A+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明年台灣國防預算採北約標準,9495億創下歷史新高。(示意圖/翻攝烏克蘭國防部官方X)
明年台灣國防預算採北約標準,9495億創下歷史新高。(示意圖/翻攝烏克蘭國防部官方X)

行政院拍板通過2026年國防預算,採「北約標準」編列總額達新台幣9,495億元,占GDP比重3.32%,再創歷史新高。雖然相較北約國家5%的標準仍有差距,但顯示台灣持續強化國防自主的決心。市場隨即點名軍工概念股,涵蓋整機系統廠、零組件供應商與半導體高科技支援鏈。

漢翔(2634)作為國內航太龍頭,負責軍機維修與自製高教機量產,是政策最直接受惠者。亞航(2630)專注軍機維護與後勤保障,屬於國軍長期依賴的後勤支柱。無人機廠雷虎(8033)則因應戰術自主化趨勢,持續布局無人載具與航太應用。龍德造船(6753)則為潛艦國造計畫核心廠商,並具備艦艇建造能力,攸關台灣海防戰略。

全訊(5222)專注軍用雷達與通訊模組,屬戰場感測與資訊鏈關鍵一環。久禾光(6498)提供光學鏡頭,應用於軍用監測與偵察。金雨(4503)切入軍用電池與能源模組,扮演能源保障角色。長榮航太(2645)則承接航太零組件生產與維護,與漢翔、亞航形成互補網絡。

半導體被視為國防工業的新基礎建設。台積電(2330)憑藉先進製程,承接軍用晶片代工需求;日月光投控(3711)則提供先進封裝,支援軍工晶片供應鏈。京元電子(2449)專精測試服務,確保軍用晶片品質。啟碁(6285)與智邦(2345)則切入衛星與軍用通訊設備,反映資通訊與國防科技融合趨勢。

分析師認為,隨著國防預算年年攀升,台灣軍工產業鏈正從單點突破,逐步成形為涵蓋「整機—零組件—高科技」的完整架構。未來在地緣風險與政策驅動下,相關廠商不僅在標案承接面臨機會,也有望透過技術升級,進一步打入國際供應鏈。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