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新聞幕後/金管會官方調查 原來高淨資產階級都在做的投資術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高資產族群的理財版圖曝光!金管會的數據顯示,高資產族群重視風險分散,不單壓股票或房地產,而是透過多元配置,打造能抗震又能增值的投資組合,在國際市場上,有錢人更懂得把握跨境資產機會,從美國公債到新興市場基金,都能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一環。(示意圖/PIXABAY)
高資產族群的理財版圖曝光!金管會的數據顯示,高資產族群重視風險分散,不單壓股票或房地產,而是透過多元配置,打造能抗震又能增值的投資組合,在國際市場上,有錢人更懂得把握跨境資產機會,從美國公債到新興市場基金,都能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一環。(示意圖/PIXABAY)

 

 

「有錢人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理財的?」這應該是很多網友心裡的疑問。當你還在想著月底帳戶能不能留下一點存款,有錢人已經在思考:該把錢放基金還是海外債券?來自金管會極具公信力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4年7月底,高資產客戶(通常定義為資產達一定門檻以上的投資人)不只人數激增,管理的資產規模也直線上升。從銀行財管到券商複委託,這群「隱形富豪」正透過各種管道展現實力,描繪出有錢人投資版圖的真實樣貌。

先看銀行端的財富管理。114年7月底,高資產客戶數達到15,572人,較113年同期的9,796人大增59%。管理的資產規模(AUM)更攀上16,937億元,年增40%。這代表什麼?就是短短一年,有將近6,000人晉升高資產族群,資產總量更是一口氣多出近5,000億元。

從資產配置來看,這群客戶仍偏愛「穩中求勝」。存款占比高達47.4%,等於一半的資金還是放在相對安全的銀行體系。其次是基金15.7%、債券13%、保險10.9%,以及境外結構型商品6.1%。也就是說,有錢人雖然敢投資,但並非一味衝高風險,反而會先確保流動性,再把部分資金分散在基金、債券與結構型商品上,打造出攻守兼備的配置。

銀行管存款與基金,券商則是高資產族群跨境投資的主戰場。根據金管會核准的九家券商數據,截至114年7月底,累計高資產客戶數達1,405人,比去年同期多出361人,年增幅35%。交易金額則暴增至3,479億元,相較113年的2,227億元,大幅成長56%。

仔細拆解,複委託仍是有錢人最愛的工具,累計交易金額達2,998億元,占比高達86%。自營交易324億元,占比9%,財富管理則是157億元,占5%。雖然複委託比重略低於去年的90%,但金額規模明顯拉大,顯示更多資金正流向海外市場。尤其過去一年,複委託海外債券新增成交量就達181億元,說明有錢人對國際資產的偏好愈發明顯。

在各家券商中,永豐金證券持續穩坐龍頭,114年7月底的累計交易金額達1,755億元,年增42%,高資產客戶數也增加至527人。國泰證券則展現驚人的追趕速度,交易金額846億元,成長56%,客戶數從177人躍升至236人。光豐證券也不遑多讓,交易金額成長43%,達到380億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餘六家券商合計貢獻498億元,成長率高達129%。換句話說,高資產市場的熱度已經不再集中於大券商,中小型業者同樣分食到成長紅利。

把銀行與券商的數據放在一起看,可以清楚看到高資產族群的投資心法。首先,他們重視安全性,所以存款、保險與債券仍是資產配置的基礎;同時,他們也追求機會,因此透過基金、結構型商品與海外投資來分散風險,並爭取更高報酬。

高資產市場的快速成長,一方面來自於近年房市、股市與科技產業的財富累積,另一方面也代表台灣投資人逐漸成熟,懂得把資產放在更廣闊的全球市場。對一般投資人而言,這些數據不僅僅是「有錢人的遊戲規則」,更能提供值得參考的理財方向。

從這份7月底的數據來看,高資產族群的世界並沒有想像中遙不可及。他們的理財邏輯其實很清楚:安全性要顧,資金要分散,還要懂得抓住國際市場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配置並不是只有「有錢人」才能做。對一般投資人來說,不管你是因為長年累積財富而進入這個族群,還是希望未來慢慢邁向這個階段,真正的關鍵是,要先養成正確的理財習慣。

有錢人之所以能讓錢越滾越多,靠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長期善用基金、債券、保險、跨境投資等工具,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防守與進攻兼備」的財富版圖。你可以沒有億萬身家,但不能沒有理財規劃。

換句話說,這份數據不只是告訴你「有錢人怎麼理財」,更像是一堂公開的投資課:「要想成為有錢人,就必須先用有錢人的方式思考與配置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