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凍結帳戶爭議延燒!金管會督促銀行調整阻詐措施 避免正常客戶受累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銀行阻詐措施引發民怨,金管會強調防詐須精準到位,避免「一刀切」,在守護資金安全的同時兼顧金融使用便利性。面對詐騙手法不斷進化,金管會推三大原則:事前評估、配套通知、滾動調整,讓阻詐更有效也更合理。金管會召開跨部會會議檢討阻詐機制,強調透過科技偵測、公私協力合作,強化安全同時保護民眾金融權益。(示意圖/PIXABAY)
銀行阻詐措施引發民怨,金管會強調防詐須精準到位,避免「一刀切」,在守護資金安全的同時兼顧金融使用便利性。面對詐騙手法不斷進化,金管會推三大原則:事前評估、配套通知、滾動調整,讓阻詐更有效也更合理。金管會召開跨部會會議檢討阻詐機制,強調透過科技偵測、公私協力合作,強化安全同時保護民眾金融權益。(示意圖/PIXABAY)

近來部分銀行在執行阻詐措施時引發爭議,是否過度干擾民眾金融使用權益而不符比例原則,成為輿論焦點。對此,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9日表示,已督促相關銀行檢討改善,並重申所有金融機構在推動防詐工作時,應兼顧金融服務的「便利性」與「安全性」,避免採取「去風險化」或「一刀切」的處理方式,誤傷一般民眾權益。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指出,防制詐騙雖然不能鬆懈,但銀行在執行阻詐措施時,應以風險為基礎,區分高低風險帳戶,採取相對應強度的控管措施。此舉除了能強化事前防堵效果、減少財損,也能維護正常用戶的金融服務體驗。

侯立洋進一步說明,金管會提出三大原則,供銀行採取管控措施時參考。第一,事前評估:銀行應衡量擬採行措施的有效性與影響性,依據風險程度判斷適用對象,並評估可能對客戶造成的影響。第二,實施配套:在不妨礙控管效果的前提下,應適當通知客戶服務變動內容,提供恢復服務的申請機制,並設置客訴專線處理反應。第三,持續觀察與滾動調整:實施後應定期檢視效果與影響,針對高風險交易或帳戶聚焦調整,使防詐作為更具針對性與精準度。

針對近來民眾反映銀行限制提領、凍結帳戶等作法疑似過當,侯立洋也強調,若接獲民眾具體申訴,金管會將適時了解情況,視實際情形要求銀行調整措施。他指出,例如當銀行調降存提款額度時,應先評估控管對象及金額設定是否過度干擾正常使用需求。

為強化整體阻詐機制,金管會已於9月8日召開防詐會議,邀集台灣高等檢察署、內政部警政署、中華民國銀行公會及部分銀行與會,針對現行帳戶控管措施進行討論與精進。會中,執法機關肯定金融機構長期投入防詐的努力,並指出詐騙集團不斷更新手法,甚至蓄意干擾金融機構的風險偵測效能,企圖反制防詐機制,對此須提高警覺並加強科技偵測能力。

金管會表示,金融服務安全與便利性之間常處於兩難局面,但防詐作為仍需持續精進。未來將督導銀行進一步優化風險偵測技術,提升精準度,並透過科技工具、公私協力與執法機關合作,共同阻絕不法金流,守護民眾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