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買瓶裝水也上榜!專家列「7種」日常用品 害你存不到錢
  • A-
  • A
  • A+

生活中心/林奇樺報導

在通膨、生活成本與經濟衰退疑慮的壓力下,如何降低不必要的花費相當重要。美國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近日報導,財經專家梅蘭妮.馬森(Melanie Musson)就指出有7種日常用品可能會在無意間讓民眾落入了「存不了錢」的陷阱。

瓶裝水雖然方便且看似便宜,但長期下來的花費也相當驚人。(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瓶裝水雖然方便且看似便宜,但長期下來的花費也相當驚人。(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墨鏡

價格不代表防護力。美國眼科醫學會指出,只要標示「100% 防紫外線」的墨鏡,就能達到保護效果,藥妝店販售的平價款反而比部分缺乏完整防護的名牌墨鏡更划算。不過,若真的想買設計師品牌,專家建議可到像 Costco 這樣的通路,可能比百貨專櫃便宜數百美元。

小包裝的常用廚房調味料

像香草精這類耐放的廚房材料,大包裝更划算。Costco 16盎司售價約14美元,但Walmart 一小瓶1盎司就要近5美元,長期累積下來差距驚人。

知名大廠藥品

無論是成分、劑量或排列順序,學名藥與原廠藥通常完全一致,但價格卻差一半以上。馬森提醒,買品牌藥等於是多付了商標費。

季節性裝飾

節慶南瓜擺飾或應景抱枕雖然吸引人,但常在過季後迅速打折。專家建議改到折扣店、量販店或二手商店選購,只需在永續、經典款式上稍微投資。

奢華美妝品

高檔化妝品雖然行銷強勢、包裝亮眼,但效果並不總是優於平價替代品。消費前多比較成分與使用評價,就能避免花冤枉錢。

品牌商品

許多大賣場自有品牌其實出自同一家代工廠,品質與大牌幾乎一致。例如 Costco 的 Kirkland Signature 就有不少商品由知名大廠代工,差別只在包裝。

瓶裝水

瓶裝水雖然方便,但長期花費驚人。專家提醒,美國多數城市的自來水符合嚴格標準,搭配濾水壺或濾水設備即可改善口感,再配合環保水壺,不僅省錢,還能減少塑膠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