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中國棄開發中國家待遇!望有利與美貿易協商 美財長點名談判籌碼
  • A-
  • A
  • A+

編譯林浩博/綜合報導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卻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自稱是「開發中國家」,引發美國不滿,認為北京藉此占盡便宜。不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3日拋出震撼彈,宣布中方放棄WTO的「開發中國家」待遇。彭博社24日分析,中國此舉可能是要討好川普,以推動與美國的貿易談判。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3日震撼宣布中方放棄WTO開發中國家成員待遇,WTO秘書長伊衛拉隨後立即發文肯定。圖左為伊衛拉,又為李強,攝於兩人在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上見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3日震撼宣布中方放棄WTO開發中國家成員待遇,WTO秘書長伊衛拉隨後立即發文肯定。圖左為伊衛拉,又為李強,攝於兩人在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上見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李強23日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宣布,中國在當下與未來的WTO談判中,不再主張享有開發中國家成員的「特殊和差別待遇」(SDT)。消息一出,WTO秘書長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立即給予肯定,她發文稱這是「多年努力累積的成果」,並感謝中國帶頭領導。

WTO並未定義何謂「開發中」。是不是「開發中國家」,都是由各國自行宣布。不過,經濟學家們通常認為,這個地位和一個國家人民的生活與收入水準,以及工業化程度相關。若以這幾點觀察,當前的中國,和2001年剛加入WTO的時候,可說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這在超過20年期間,中國歷經脫胎換骨,人均GDP狂飆12倍,並成為了「世界工廠」,全球製造生產中國占最大比例,中產階級規模也冠居各國,另外中國還成了科技與再生能源的領導者。

如今中國宣告放棄開發中國家的特殊待遇,則代表不再享有較長的執行協議緩衝期,也不能免除向氣候變遷基金撥款的義務,多種優待都成為過眼雲煙。

據彭博社分析,中國的「開發中國家」地位,長年都令美國和其西方盟友不滿,這些國家要求中國放棄該地位的呼聲,近年都陸續升高。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也對此達成共識,2023年拜登總統任內,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還通過了法案,旨在終止中國的開發中國家地位。

如今中國有所讓步,彭博社認為,這個舉動會受到美方歡迎,因為川普和他的支持者,正想方設法改革國際組織,建立他們眼中更「公平」的體系。另外,美中兩國正在進行貿易協商,中國此舉也彰顯了它很有彈性。彭博社形容,這是繼雙方達成TikTok框架協議後,兩國談判的最新正面跡象,尤其10月的南韓APEC峰會,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有望會面,實現川普回鍋白宮以來的首次川習會。

不過,中國釋出善意的同時,也為自己保留了餘地。中國商務部24日發布聲明稱,中方放棄特殊待遇,是為了「維護並強化多邊貿易體系」,但依然有三點立場不變,其中之一就是維持作為開發中國家成員的地位。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7月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美中第3輪貿易談判。(圖/翻攝自X平台@hins27297221)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7月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美中第3輪貿易談判。(圖/翻攝自X平台@hins27297221)

兩國談判也是在比心機,不只中國留有後手,美國這邊也揭露新籌碼。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24日接受福斯新聞節目訪問,強調美方同樣有可對中方施力的槓桿。

貝森特稱:「我們不是沒有槓桿,我們也有很多產品,是中國依賴我方。」

貝森特點名飛機的引擎與零組件,還有一些特定的化學品與塑膠品,都是如此,另外美國的IPO(首次公開發行市場),同樣給了華府施力點。貝森特還透露,下一輪與中國代表的面對面貿易協商,預定在11月10日高關稅稅率豁免期限之前。

與此同時,貝森特指出,美方正努力確保半導體的供應安全,尋求美國國產,或是日本、中東其他親密盟友的供應鏈,以降低對台灣的依賴風險。

貝森特直言:「世界經濟的最大單一脆弱環節,就是99%高效能晶片在台灣生產。」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