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王文承報導

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公司近日正式出清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的全部持股,結束長達17年的投資並成功獲利了結,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巴菲特此時選擇加碼日本五大商社,並強調「一股不賣」,與全數出清比亞迪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中國電動車產業在經歷激烈削價競爭後,可能已觸及高峰。
巴菲特清倉比亞迪 重押日本5商社藏玄機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表示,波克夏正式公告清倉比亞迪後,市場熱議巴菲特究竟獲利多少。回顧2008年9月,巴菲特在合夥人查理・芒格的建議下,以2.3億美元購入2.25億股比亞迪,每股約8港元,持股比重約10%。在巴菲特的背書與中國政策扶植下,比亞迪迅速崛起,成為新能源車領導品牌。
實際上,自2022年8月起,巴菲特便開始陸續減碼比亞迪,同時加碼日本五大商社,每家持股約5%,部分甚至已超過10%,並多次強調「一股不賣」。這種操作策略與減持比亞迪形成強烈對比。
謝金河指出,從投資比亞迪至其股價創高,巴菲特的投資報酬率高達約3890%。根據香港媒體估算,波克夏17年來持股獲利達80.7億港元(約新台幣317億元),可說是大獲全勝,也顯示中國電動車產業可能已進入調整期。
「今年上海股市雖創下10年新高,但過去引領市場的新能源車股,如比亞迪、理想、蔚來、小鵬(除小米外),股價幾乎毫無表現。」謝金河認為,這揭示了中國國家政策扶植產業的軌跡,在電動車產業之前,是房地產主導的時代,如恒大、碧桂園;而當政府退出,許家印也隨之崩盤。近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甚至直言,比亞迪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恒大」,真正的市場考驗才剛開始。
謝金河補充,今年中國資本市場焦點轉向AI產業,馬雲重返阿里巴巴振奮士氣;在晶片自主領域,寒武紀被視為「中國輝達」,中芯國際與華虹半導體股價也大幅上揚。隨著資本市場主題的轉變,中國投資風向已現轉折,比亞迪未來或將面臨一段艱難的調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