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韋安觀點》黨主席選完了為什麼還在鬥?從國民黨內耗到南明亡國的鏡鑑
  • A-
  • A
  • A+

文/韋安

今天是2025年10月21日,距離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已經過去三天。按理說,選舉結束、結果揭曉,應該是翻過一頁、向前看的時候。但國民黨內部的火藥味不僅沒有消散,反而愈演愈烈。這種選後還在持續升級的內鬥,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黨到底怎麼了?

從18號投票到現在,無論是親綠還是親藍的媒體人,對這場選舉的評論其實都相對平靜。但那些出身國民黨、長期活躍在政論節目上的名嘴,卻像剎不住車一樣,連續幾天火力全開。

趙少康作為敗選一方的支持者,選後依然喋喋不休,在臉書上發文建議新任黨主席「只要穩住當前局勢就好,平穩過渡到2026、2028,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腿」。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18日落幕,前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黨魁。(圖/翻攝自鄭麗文臉書)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18日落幕,前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黨魁。(圖/翻攝自鄭麗文臉書)

這番話卻引來了一堆批評,認為他敗選後還在指點江山;而另一邊批評趙少康的人,則從選前的言論一路翻到選後,幾乎是要把他批倒批臭。這些人不是外人,而是曾經的國民黨官員、民意代表,他們有舊恨、有新仇,也有對未來的期許。於是鬥來鬥去,火力不斷升級,完全看不到收手的跡象。

這種景象讓我想起歷史上的一個經典場景:皇宮裡的宮女和太監,整天在內殿裡勾心鬥角,最後把整個朝廷都鬥垮了。

說到朝廷,就不得不提南明王朝。

中國歷史上,每當中原政權遭遇北方外敵入侵,只要能南遷過長江,通常都能苟延殘喘一兩百年。東晉如此,南宋也如此。但明朝不同。1644年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後,南明政權雖然在南京重建,卻僅僅維持了十幾年就徹底覆滅。為什麼?答案就在內鬥。

趙少康發文談自己為何支持郝龍斌。(圖/翻攝自趙少康臉書)
趙少康發文談自己為何支持郝龍斌。(圖/翻攝自趙少康臉書)

南明的第一任皇帝是福王朱由崧,他是萬曆皇帝與鄭貴妃的孫子,血統正統。但朝中最大的政治勢力——東林黨人——根本不承認他的合法性。這批人曾經與萬曆皇帝、魏忠賢鬥了一輩子,如今看到昔日對手的後人登基,自然全力反撲。他們散布謠言、攻擊人格,甚至炮製出「童妃案」「太子案」,質疑福王血統的真偽。這些輿論讓整個政權的正統性動搖,軍隊各自為政,最終福王政權迅速崩潰。

這跟2024年的總統選舉何其相似?明明國民黨推出了自己的候選人侯友宜,但黨內的某些人卻非要在最後關頭把他拉下來,轉而支持柯文哲。他們拿著一份份假民調,聲稱柯文哲民調更高、更有勝算,強力要求「柯侯配」,完全不接受「侯柯配」的方案。這些人就像東林黨一樣,寧可打擊自己人,也要把權力和話語權抓在手裡。這不就是現代版的東林黨嗎?

福王垮台後,福建的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浙江的魯王朱以海在台州監國。兩個都是朱家血脈,本來可以聯手抗清。唐王甚至派使者提出條件:「我先為帝,你做監國,我死後把皇位傳給你;你所封的百官原職不動。」這已經是最大的誠意。但魯王的幕僚堅決反對。他們不願意讓自己的主子矮人一截,因為那樣一來,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也會「自動降級」。於是朝堂上鬧翻了:有人要打唐王的使者,有人把魯王藏起來不讓見使。最後談崩,南明的力量徹底分裂。

這場「兩王之爭」之後,桂王、靖江王、唐王後裔各自割據,人人都想做中心,結果誰也做不成中心。沒有外敵能打垮他們,真正摧毀他們的,是自己人。

鄭麗文昨(20)天拜會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強調要讓國民黨成為第一大黨,在立法院要成為過半的黨團。(圖/翻攝自鄭麗文臉書)
鄭麗文昨(20)天拜會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強調要讓國民黨成為第一大黨,在立法院要成為過半的黨團。(圖/翻攝自鄭麗文臉書)

這段歷史,是一面鏡子。當一個組織裡沒有人願意讓步、沒有人願意信任,不管擁有多少人才、多少資源,都會被內耗消耗殆盡。

現在的國民黨,正在重演這段歷史。鄭麗文已經贏得黨主席選舉,但支持她的人還在追著趙少康算總賬、算舊賬、算永遠的賬。這種鬥法如果持續下去,短暫的勝利最終也會化為未來的眼淚。

接下來談一個更敏感的話題:有沒有「境外介選」?

選前趙少康曾指控,有大陸的人工智能數位人、海外YouTube博主參與選舉,支持鄭麗文,這是中共介選。我個人認為,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中共官方有組織地介入。但另一個事實是:大陸網民的自發性參與,力量確實很大。這些人可能沒有接到任何指令,但他們之所以支持鄭麗文,是因為鄭麗文的言論和主張完全符合大陸百姓對兩岸統一、一個中國的心理期待。這種立場在大陸有廣泛的民意基礎,因此即便沒有官方動員,這股自發的網路力量依然可能對台灣的選舉輿情產生實質影響。

這是AI時代的新現象:不一定有中央指揮,但民意、信息與技術串聯起來,依然可以形成巨大的輿論浪潮。

鄭麗文中午拜會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圖/翻攝畫面)
鄭麗文中午拜會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圖/翻攝畫面)

我們也不要忘記,2020年總統選舉時,五眼聯盟用一個王立強來指控中共介選。但選舉過去幾年後,王立強並沒有得到澳洲政府的政治庇護,這說明他的身份可能是假的,他的指控也可能完全是假的。當時台灣總統蔡英文本來就因為香港反送中運動,當選幾率已經很高,而王立強事件讓她拿到了破紀錄的817萬票。

所以,介選的時代已經來臨。可能是有組織的,也可能是無組織的、自發性的。未來藍綠兩黨都必須面對這個現實:AI輿論、國際介選、社群戰爭,都在改變選舉的遊戲規則。

民進黨的朋友現在可能覺得輕鬆,認為鄭麗文比較好打,因為她有親中的言論和立場。而且趙少康已經提出中共介選的指控,未來民進黨可以名正言順地在選舉過程中,把網路上的聲音直接貼上「介選」的標籤。但我認為不一定如此。

美國前總統川普如果重返白宮,五眼聯盟可能不再與民進黨步調一致。而對岸的網路輿論力量,哪怕你可以指控它,你也沒辦法完全防堵。未來的輿論浪潮可能來自對岸的自發性參與,也可能來自AI技術的升級,這些都是民進黨必須警惕的新變數。

諷刺! 趙少康喊遭中國介選 民進黨:現在才發現
諷刺! 趙少康喊遭中國介選 民進黨:現在才發現

最後,做個總結。

無論藍綠,如果還停留在過去的語言與思維,都可能被這個AI時代的速度拋下。AI輿論、國際介選、大陸鄉民的義務介選、社群戰爭,都在改變未來選舉的遊戲規則。未來不是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誰能重新定義競爭的問題。

能回應現在變化中的政治,才有未來;無法調整的政治,終將被時代淘汰。就像這一次,郝龍斌和趙少康被AI新時代的政治風氣和操作手法徹底淘汰了。

國民黨要不要汲取教訓?如果還繼續像宮女和太監一樣鬥得沒完沒了,那短暫的高興也會化為未來的眼淚。

而民進黨也別太樂觀。如果你以為只要炒作「介選」就能贏,那可能也低估了這個時代的複雜性。

未來的選舉,不再是過去那種單純的動員與文宣。它是技術、輿論、國際局勢與民意的綜合戰場。誰先看懂這一點,誰就能在下一場選舉中佔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