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7旬母靠退休金過活 還得幫兒度過難關!3年後一查存摺傻眼「全被掏空」
  • A-
  • A
  • A+

財經中心/李宜樺報導

 

靠年金過活的高齡母親,為幫助兒子度日,每月匯出4萬日圓,最終積蓄全空。她看著通帳只剩10萬日圓,崩潰落淚,最後決定停止援助,重拾自我。(示意圖/PIXABAY)
靠年金過活的高齡母親,為幫助兒子度日,每月匯出4萬日圓,最終積蓄全空。她看著通帳只剩10萬日圓,崩潰落淚,最後決定停止援助,重拾自我。(示意圖/PIXABAY)

 

他是她最愛的兒子,卻成了讓她破產的理由。她靠著微薄年金過日子,仍咬牙每月匯出4萬日圓幫兒子度日。直到有天,存摺上出現不明提領紀錄,她才驚覺——錢,不見了,信任也沒了。

日本《THE GOLD ONLINE》揭露一起引起共鳴的真實案例:一名70多歲的高齡母親,為幫助45歲失業又離婚的兒子,每月提供4萬日圓生活費。三年下來,她不僅掏空所有積蓄,還在帳戶中發現多筆不明提款。當她質問兒子時,對方只冷冷回:「那也是必要的。」母親瞬間崩潰:「我已經無法再相信他了。」

靠年金養兒三年 母親淚崩存款剩十萬
澄子(化名)原靠12萬日圓年金獨居,生活拮据仍願相助。為節省開銷,她戒外食、關燈省電,甚至動用老本,卻在銀行對帳單上看到存款只剩10萬日圓。「那一刻,我真的覺得自己完了。」她說。

向社福機構求助 終止援助成唯一解
在市政府「社會福祉協議會」建議下,她鼓起勇氣對兒子說出:「我不能再寄錢了。」雖遭對方怒罵,但她也明白,若不及時止血,可能連自己都得靠生活補助維生。專家提醒,日本「扶養照會」制度雖要求親屬被詢問是否可協助,但並無強制力,拒絕援助並不違法。

專家呼籲 親子金援要設界線
理財顧問指出,「愛不是無止盡的給予」。許多父母誤以為金援是責任,卻讓孩子失去自立能力。建議在援助前先設定上限,或利用地方就業支援制度,避免好意變成「雙輸」。

母親心聲 愛與信任的距離
「相信他,和讓他依賴我,是不一樣的事。」澄子最後這句話,讓無數日本網友心碎。她如今雖與兒子關係疏遠,但也學會「適時拒絕」是一種愛的勇氣。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