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韓美會談達成協議內容一次看 韓央行總裁李昌鏞:非常成功的協商
  • A-
  • A
  • A+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據韓聯社30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南韓總統李在明於慶州舉行高峰會後,美方不僅同意南韓建造核動力潛艦,雙方也宣布達成重大貿易協議。

根據南韓總統辦公室政策室長金容範說明,南韓對美國的3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0.8兆元)金融投資方案,其中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兆元)為現金分期投資、另外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6兆元)則用於造船合作。 

南韓專家認為,此次韓美會談有不錯的表現。(圖/翻攝自青瓦臺)
南韓專家認為,此次韓美會談有不錯的表現。(圖/翻攝自青瓦臺)

川普批准韓建核潛艦

川普30日透過社群平台宣布:「美韓軍事同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基於這一點,我批准南韓建造核動力潛艦,以取代目前過時、機動性不足的柴油潛艦。」他還強調,這艘潛艦將在「美國優秀的費城造船廠」建造,並預告「美國造船業將迎來大復興」。 

費城造船廠由南韓韓華集團於去年收購,雙方並於今年8月啟動「讓美國造船業再度偉大(MASGA)」合作計畫。這家船廠本月才遭中國列入制裁名單,這是對美國此前就中國海事和造船業發起「301調查」所做出的回應。

李在明指出,柴油潛艦潛航能力有限,難以有效追蹤北韓或中國潛艦,若美方同意供應燃料,南韓可用自身技術建造多艘搭載常規武器的核動力潛艦,協助防衛韓半島、減輕美軍負擔。 

韓方強調,該潛艦屬於不攜帶核武的「核動力攻擊潛艦」(SSN),而非戰略核潛艦(SSBN)。後續仍需修改韓美原子能協定、獲得美方燃料與技術支援。這是南韓首次正式表明發展核動力潛艦的意願;若落實,將成為繼澳洲之後,美國向盟邦開放相關技術的重要里程碑。 

美沒再提要求「預付」

在經貿部分,川普宣布,南韓同意以3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0.8兆元)投資,換取美方降低部分關稅。他指出:「韓國將支付3,500億美元,以換取關稅減免。」但未再提及先前所說的「預付」。

南韓總統辦公室政策室長金容範進一步說明,表示3500億美元投資方案分為兩部分: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兆元)現金投資將以每年不超過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100億元)的上限分批進行,確保在南韓外匯市場承受範圍內,減少市場衝擊;另外,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6兆元)造船合作則是由韓企主導,包含直接投資與貸款擔保,主要透過韓華與美方造船廠的合作推進。 

美國沒再提出要求南韓預付等相關內容。(圖/翻攝自青瓦臺)
美國沒再提出要求南韓預付等相關內容。(圖/翻攝自青瓦臺)

金容範補充,若外匯市場出現波動,韓方可調整投資時程與金額。他並指出,投資資金將以南韓外匯資產的運用收益為主,非直接動用外匯儲備或國內市場資金,強調「我們不會讓韓元市場出現新的衝擊。」 

專家:成功守住底線 

雙方協議內容也包括關稅調整。美方將把對南韓汽車的關稅從25%降至15%,與日本相同;而在半導體領域,美方承諾韓國產品的關稅不會高於主要競爭對手台灣的水準。 

韓國銀行(韓國中央銀行)總裁李昌鏞表示,這次談判「非常成功」,在不簽貨幣互換協議的情況下,仍能維持外匯穩定。他指出,韓方提出的「年度投資上限200億美元」正是根據外匯市場可承受範圍制定的。 

此外,韓美簽署的備忘錄(MOU)明定,所有投資將投入具有商業合理性的計畫,雙方以五五比例分配收益,確保投資安全與回收機制。 

報導指出,專家普遍認為,這次協議在維持經濟穩定與強化同盟關係間取得平衡。慶熙大學貿易學教授張容俊(音譯,장용준 )則表示:「只要韓國沒有比競爭國更不利,就算守住了底線;若同時在安全層面取得突破,那更是成功的協商。」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