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AI能源效率晶片即將問世 報告一次看
  • A-
  • A
  • A+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此前微軟發表新液冷晶片,未來相關晶片研發與製程將成大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此前微軟發表新液冷晶片,未來相關晶片研發與製程將成大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在 AI 浪潮、地緣政治與淨零轉型交織下,全球產業正面臨重塑版圖的關鍵時刻。工研院今(31)日上午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之「全球市場展望」場次,聚焦歐洲、美加、日本與東協及印度等四大區域的最新產業政策與合作趨勢。現場邀集多位研究專家深入剖析各地在AI科技、綠能轉型與供應鏈重組下的發展策略,協助台灣企業掌握國際市場動向與跨區域合作新契機,打造具韌性與前瞻性的全球布局。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研究員鍾涵以「新地緣情勢下,台灣AI與能源產業於美加合作新機會」為題指出,美加兩國在新政府主導下,積極以AI、核能與氫能為核心推動產業重構,並以「科技韌性與能源主權」為政策主軸,打造全新產業版圖。對台灣而言,既是挑戰,更是重構鏈結與合作的契機。

他表示,美國在新一屆川普政府上任後,推動《人工智慧行動計畫》(AI Action Plan),將AI列為經濟與國防優先戰略,並透過四項核能復興行政命令,象徵美國將核能重新定位為AI與高性能運算的基礎能源。同時,美國持續推動八個MicroelectronicsCommons創新Hubs,涵蓋先進封裝、晶片安全、類腦運算與AI加速器及能源效率晶片等領域,構成國家級科研與製造生態系的中樞。

加拿大方面,在卡尼總理提出的《一個加拿大經濟法案》(One Canadian Economy Act)中,政策核心包括《五大基建專案》與《六大策略轉型方向》以強化區域連結與能源獨立為主軸。加拿大亦展現強大的氫能與清潔技術優勢,形成六大氫能產業群聚,並擁有 NRC國家級的技術研發能量。除此,加拿大同時透過設立「全球創新群聚計畫(Global InnovationClusters)」協助中小企業導入 AI、材料與新技術,加速科研成果商業化、規模化。

鍾涵指出,台灣目前面臨AI與半導體製造加速外移美國、高耗能產業需低碳能源支撐等雙重挑戰。他建議,台灣應以「Al+能源科技」為合作主軸,結合自身在半導體製造與AI應用的優勢,攜手北美政策與科研資源,搶占全球新產業鏈的關鍵節點,實現技術與戰略的雙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