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中央銀行今(4)日針對部分媒體近日報導新台幣匯率「預期升值至30.2元甚至28元」等訊息,特別發布新聞稿闢謠並重申,這些說法純屬臆測,與實際市場供需情勢不符,呼籲外界勿再炒作單邊匯率預期,以維護匯市穩定。
央行指出,2025年第二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一度出現異常波動,主因為當時市場盛傳「美國財政部將施壓台灣升值」,導致國內企業恐慌性拋匯,外資也趁勢集中匯入資金炒匯,使匯市瞬間失衡。5月初至6月間,這波非理性拋匯及短期資金湧入,成為匯市波動的主因。
面對市場劇烈反應,中央銀行迅速採取多項穩定措施,包括適時進場調節匯價、呼籲本地出口商分散結匯時點,同時敦促外資強化自律、將資金實際運用於投資目的,避免匯市成為套利平台。央行亦多次透過新聞稿及公開發言說明,強調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藉此澄清市場誤解,穩定投資人信心。
在央行有力的政策引導下,匯市逐漸回歸理性。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自7月3日高點以來,開始穩步走貶修正,截至11月4日收盤已回貶至30.906元,貶幅達6.7%。這一事實明確反駁了先前部分媒體所聲稱的「持續升破30、邁向28元」的預期,不僅未發生,反而呈現相反走勢,顯示市場供需機制仍然有效。
根據中央銀行於10月30日公布的第21屆理事會第3次理監事聯席會議貨幣政策議事錄摘要,央行在會中亦再次重申,台灣採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匯價原則上由市場供需決定,並非設有匯率目標價位。然而,若市場出現短期資金大量進出或季節性集中結匯等不規則因素,導致匯價出現失序波動,央行將會依據其法定職責,適時進場調節,以維護市場秩序與金融穩定。
議事錄中也揭示,在國際金融市場高度不確定的背景下,如美國貿易政策調整、中國經濟成長減緩、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因素,都對新台幣匯率造成潛在壓力。儘管近期美元指數震盪走低,但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方向分歧,讓新台幣面臨外部環境複雜化帶來的波動挑戰。
對此,央行明確指出,未來仍將密切觀察外匯市場動態,並在市場出現如短期熱錢湧入、單邊預期加劇、炒匯等行為時,透過實務操作手段進行必要干預,包括道德勸說、資訊揭露、引導外資自律,並與本地金融機構合作控管節奏,防範匯市劇烈波動對國內金融體系的潛在衝擊。
理事會多位與會理事在討論中亦表達支持維持匯率的「雙向調節」機制,並指出目前我國經濟處於復甦階段,出口與投資動能維持良好,匯率政策應以「動態穩定」為主軸,避免匯價無端被推升或遭到壓貶,干擾實體經濟正常運作。
央行也再次強調,新台幣匯率的形成應綜合考量市場供需、全球經濟情勢、外資動向與國內金融穩定等多項因素,而非受制於任何單一政策或政治壓力。在當前AI浪潮推動下,科技業出口大增,加上國際資金積極布局台灣市場,短期資金流動性自然會上升,匯市波動難以完全避免。未來,央行將持續強化市場預期管理與資訊透明度,確保市場參與者理性應對國內外變數。
根據第三季以來的實際數據,新台幣匯率已較年中高點明顯回貶,整體波動趨於溫和。央行評估,這代表先前採取的引導政策逐步見效,市場預期逐漸趨於一致,並朝正常方向發展。展望未來,央行將持續依據國際經濟金融發展趨勢,靈活調整貨幣與匯率政策工具,全力守住匯市穩定底線,協助台灣經濟穩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