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金融時報:台美協議將拍板 台灣估承諾投資4000億美元
  • A-
  • A
  • A+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台美關稅協議預料近期將公布,台灣承諾投資美國的金額介於日韓之間,可能約為4000億美元,並可能計入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承諾投資的1650億美元。

台美關稅協議預料近期將公布,總統賴清德有信心能跟川普政府爭取到最佳稅率。(圖/翻攝自賴清德總統臉書、川普臉書)
台美關稅協議預料近期將公布,總統賴清德有信心能跟川普政府爭取到最佳稅率。(圖/翻攝自賴清德總統臉書、川普臉書)

報導中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已對台灣輸美商品徵收20%的關稅,低於所謂「解放日」(liberation day)稅率32%,但仍比日本或韓國高出5個百分點。

台灣晶片產業目前豁免於這些關稅之外,但另一項「232條款」國安調查可能把關稅擴大到半導體,以及製造過程所涉及的工具、零組件和各類消費電子產品。

台灣正尋求與美國敲定關稅協議,同時等待美國國安調查的結果。

談判期間,川普政府施壓台灣將更多半導體產能轉移到美國。9月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台美可將產能「五五分」— 這項構想已被台北拒絕。

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美國不會以高額關稅「懲罰」台灣領先全球的半導體產業。

他表示:「他們明白,懲罰台灣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他並說,台北與華府已達成「共識」,台灣將協助美國發展其晶片產業,作為換取關稅減免的條件。

吳誠文表示:「當然,除了製作晶片的技術外,還包括科學園區的管理、吸引企業、把學術研究與產業結合。」

熟悉談判的兩名官員表示,台灣協助美國建立類似園區的計畫,已被納入雙方預期即將公布的關稅協議內容。

一位美國官員說,台灣承諾對美投資的規模「介於日本、韓國對美承諾金額之間」,透露出台灣將承諾在美國投資約4000億美元。

輝達財報報喜之際,川普引黃仁勳「AI在美發明、在美製造」發文催貨,要台積電與台灣談判代表履行晶片回流「軍令狀」,一手高喊美國製造、一手主張引進外籍技術人才訓練美國工人,與台灣端出的「台灣模式」輸出產業聚落盤算交錯,牽動台積電全球布局與台灣矽盾安全。(圖/翻攝自川普Truth Social)
輝達財報報喜之際,川普引黃仁勳「AI在美發明、在美製造」發文催貨,要台積電與台灣談判代表履行晶片回流「軍令狀」,一手高喊美國製造、一手主張引進外籍技術人才訓練美國工人,與台灣端出的「台灣模式」輸出產業聚落盤算交錯,牽動台積電全球布局與台灣矽盾安全。(圖/翻攝自川普Truth Social)

這名官員指出:「差別在於,台灣的承諾不是空泛的,而是已在規劃或甚至已經進行中的投資。」

目前生產全球約90%先進晶片的台積電已承諾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650億美元,用於建設一系列晶圓廠、加工廠及研發中心。

兩名獲知雙邊關稅協議草案內容的人士表示,台積電的投資承諾將會納入台灣總體投資承諾的一部分。

本月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期間,吳誠文曾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及其他高階官員會面。他指出,台積電在美國的多數客戶都在全球經營,例如Google在台灣的資料中心。

他說:「把晶片運到美國,再從美國運往世界各地,這沒有道理。」

吳誠文也強調,台北堅定承諾要將尖端研發留在國內,不會讓台灣本土產業被「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