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一手一張50萬的鈔能力快來看? 這時間看到的還有好康
  • A-
  • A
  • A+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一張50萬史博館秀給你看。(圖/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中央銀行於23日揭開「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序幕,擁有豐富通貨收藏的史博館,有包括自先秦到現代的各式銅、銀幣、銀兩等,而中央銀行及所屬中央印製廠、中央造幣廠等,不但承擔印鑄國幣的重要使命,亦收藏自民國以來的鈔幣及其製作流程的豐富史料,其中一張就印有50萬的鈔票超受矚目。

就有網友說,考上碩士時阿公要包50萬紅包給他,結果阿公給他「一張50萬元」大鈔,讓他哭笑不得。不過喜歡歷史的人一眼就看出那是超有價值的「金圓券」;「金圓券」於西元1948年至1949年年間發行,是國民政府在中國地區發行的法定貨幣,流通範圍除台灣省外的中華民國政府實際控制區域。依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資料可知,金圓券面額差距極大,從1元至500萬元皆有印發,但目前均以作廢、無法使用。

這場「鈔能力」展覽自23日起,國立歷史博物館除了除夕、初一及每週一休館,連假1月30日至2月2日(初二至初五)推出「蛇來運轉、財聚福臨—新春好印到」活動,購票入館即可獲得以應景金蛇造型設計套印圖樣的精緻卡片,逛展並親手壓印專屬個人的迎春小卡,完成後至服務台可領取限量福袋共1,000套,擁有特屬的吉祥祝福。更歡迎小朋友免費到B1兒童創意共學空間動動巧手,剪出立體「春」字,新的一年「剪」起福氣更能「剪」出創意,大人小孩都歡喜。

史博館與中央銀行曾多次合作展覽,包括2019年「錢世金生」特展、2023年於「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展出「錢塵往事」等。2025年「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則匯集雙方精華藏品,結合「生肖紀年的習俗」與「綿延的歷史傳承」兩條展示軸線,配合農曆年喜慶氣氛,呈現具重要歷史意義的鈔幣,及生肖主題相關擁有吉祥寓意的套幣與繪畫,觀眾能藉機體會隱含在鈔幣背後的文化意涵、工藝美感與歷史傳承。

國立歷史博物館擁有豐富的通貨收藏,包括自先秦到現代的各式銅、銀幣、銀兩等,而中央銀行及所屬中央印製廠、中央造幣廠等,不但承擔印鑄國幣的重要使命,亦收藏自民國以來的鈔幣及其製作流程的豐富史料。鈔幣不僅是大眾日常交易的重要媒介,在歷史研究上也擔任極重要的角色,承載著鈔票印製與錢幣鑄造當時,人們對自身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甚至是美感的觀點。

史博館說明,我國發行的金屬幣,均為圓形,究其起源,最早是由戰國時代的秦國開始使用「圜錢」,而傳統錢幣中有方孔,亦有對應「天圓地方」的意義,故「圜」字於歷史與金融上,均有重大意義。自宋朝開始常規鑄造「年號錢」,讓錢幣帶有時間的印記,民國時期雖然已不再有帝王紀年,但年號的概念仍以「民國OO年」的形式保留下來,同時民間使用了數千年的干支紀年,也簡化成更親切的符號:每十二年一輪的生肖,而採用當值生肖發行紀念套幣,亦是中央銀行開春的重要業務。蛇年新春前開展,邀請民眾來貨幣、鈔票「蛇麼都有」的史博館走春,匯聚財源滾滾的福氣。
更多新聞:從龍年旺到蛇年! 抱股過年的你必看年後明星股出爐
更多新聞:新聞幕後/微軟、谷歌都要看他臉色 台積電地位為何不可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