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家長快檢查!你家孩子的兒童椅暗藏危機?官方檢測結果曝光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兒童椅及凳樣品照片(圖/經濟部標準局)

兒童椅及凳樣品照片(圖/經濟部標準局)

兒童椅及凳是14歲以下兒童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但這些產品真的符合安全標準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與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近期聯手針對市售兒童椅進行抽檢,結果顯示,15款受檢產品中,有3款品質不合格,6款商品標示不符合規範,甚至有部分商品未完成檢驗程序就上市販售,這樣的結果不禁讓家長們憂心。

標準局指出,此次檢測依據國家標準CNS 16045進行「品質項目」測試,並查核「商品檢驗標識」與「中文標示」的完整性。測試結果顯示,有部分商品在耐用性與安全性方面未達標準,可能影響兒童使用時的穩固度與安全性。此外,商品標示的不完整也可能導致消費者無法正確使用,例如缺少廠商資訊、適用年齡、製造日期或產地等,讓消費者在購買時難以辨別產品來源,進一步增加風險。

為保障消費者權益,標準局提醒家長們,在選購兒童椅及凳時,應優先選擇貼有「商品檢驗標識」的產品,並檢查商品本體與包裝上的中文標示是否清楚完整,確認廠商名稱、地址、適用年齡、製造日期等資訊。同時,還需注意產品結構是否牢固,扣件是否緊固,若材質為塑膠則應檢查是否有龜裂現象。對於折疊式產品,家長應詳細閱讀警告內容,確保正確使用,而DIY自行組裝商品則需仔細比對說明書,確認零件數量與規格是否正確,以免影響安全性。

針對此次不合格商品,標準局已依法處理。其中,品質未達標的產品已通知業者限期回收或改正,違者將面臨10萬至100萬元的罰鍰。而標示不合格的商品,若未完成檢驗程序,將被處以20萬至200萬元的罰鍰;至於中文標示不符合規定的部分,報驗義務人須限期改正,若未能改善,則將被罰款10萬至100萬元。

標準局強調,「兒童椅及凳」已列為應施檢驗商品,業者必須完成檢驗程序後,才能合法上市銷售,該局每年皆會進行市場抽檢,對於未達標的產品,將依相關法規嚴格處理,以維護消費者權益。家長們在購買兒童椅時,務必仔細檢查產品標示與品質,確保孩子的使用安全,避免因選擇不合格產品而增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