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新聞幕後/AI還撐得住?高盛警告:科技股夢想泡影恐破裂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高盛指出科技股正面臨宏觀因素壓力,投資人轉向保守。(圖/翻攝自Nvidia網站)

▲高盛指出科技股正面臨宏觀因素壓力,投資人轉向保守。(圖/翻攝自Nvidia網站)

高盛最新報告指出,近期科技股的大幅下跌,已不再僅僅是因倉位過重或估值過高所致,而是受多重宏觀因素共同影響,包括DOGE政府效率計劃削減萬億支出的不確定性、消費者信心疲弱,以及關稅上升對週期性股票造成的壓力。即便過去一兩週科技股的基本面未出現明顯變化,市場氛圍卻已轉趨保守,投資者開始擔憂宏觀經濟放緩對企業業績的潛在衝擊。

高盛交易員指出,Mag 7科技巨頭迎來自2020年以來最糟糕的開年表現,科技行業的總頭寸與淨頭寸雙雙逼近多年低點。根據高盛統計,3月對科技股而言猶如噩夢,納斯達克指數單月下挫約8%,創下自2022年12月以來最差紀錄,季度跌幅同樣達約8%,為自2022年第二季以來最疲弱的表現。

交易員Peter Callahan表示,雖然大型科技股的基本面並未惡化,但投資人正在重新評估其風險承受度。他們開始將注意力轉向經濟成長放緩、季度末的波動風險,以及宏觀變數對業績與財測的實際影響。Callahan進一步指出,IT支出前景黯淡,包括埃森哲與UiPath在內的多家公司已釋出預警,而高盛研究部也觀察到資安軟體產業需求雖穩定,整體趨勢卻呈現下滑。

AI投資熱潮雖尚未完全退燒,但投資人已經無法僅憑「未來成果」來支撐當前估值。高盛認為,即使市場最終可能「軟著陸」,包括政策改善與AI創新見效,但由於未來走勢仍充滿變數,投資人短期內難以克服壓力。

目前市場對即將到來的財報季充滿觀望情緒,普遍傾向防禦性操作。高盛指出,若企業因宏觀壓力而調降指引,市場將視為「壞消息就是壞消息」,如Jefferies與SNX為例;反之,若企業不調整預期,則可能被解讀為尚未感受到實際衝擊,如埃森哲案例所示。

在此背景下,高盛建議投資人於TMT產業維持低總倉位與低淨敞口,優先配置防禦性質量股,並於中長線偏好的標的上謹慎佈局,同時靈活調整空頭部位,以因應持續變動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