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川普貿易戰自傷經貿速度會超越其政治獲利。(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的D day即將到來,4月2日,全球資本市場屏息以待。上任甫兩個多月的川普正在全球掀起狂瀾,對所有外國製造汽車祭出25%關稅,已被開刀的墨西哥與加拿大、中國、歐盟正準備報復,受此衝擊,美股狂跌,美國3月消費者信心降至兩年多來最低,長期通膨預期更是上升至32年高點。這讓人思考,川普的關稅戰,如果先傷害美國經濟,那他圖的好處會是什麼?如果爬梳歷史,或能從秦國的連橫術一窺究竟。
美國是最早啟動全球化的國家,自由貿易為美國的海外所得帶來亮眼數據,然而其紅利卻只分配到少數人手上,當自由貿易的紅利不再均沾,鐵鏽區4000萬選民亟需政府還他們工作權。30年來,美國製造業從1990年的1900萬就業跌至2020年的1200萬,700萬工作隨全球化流失,中國崛起、盟友順差(德國1500億)讓美國貿易赤字2024年達1.2兆美元,貧富不均僵化,這讓川普高舉關稅大旗,逼迫各國製造業前來投資。2018年,他對中國祭出25%關稅,手法震撼全球,引起市場震盪,也讓他第一任其受到質疑,讓民主黨參選人拜登順勢登上總統寶座。
然而拜登卻沒有廢止狂人川普的關稅戰,甚至他還加碼了(意味關稅戰確實能鞏固部分選票),他延續對中關稅並加碼科技制裁,不過拜登任期當中適逢疫情,全球封鎖,讓美國失業激增2000萬,通膨飆至8.6%,勞工生活困頓,催化選民2024年再推狂人上位。2025年1月21日,川普重返白宮,馬上簽署了對墨西哥、加拿大、中國的關稅,其中,墨西哥、加拿大因為與川普談判,延後一個月,後又因三大車廠求情,降低部分關稅範圍,顯示了談判的作用。
更重視對價的政經博弈
另一方面,美國又打算從俄烏戰爭中抽腿,對歐盟課徵關稅,也淡出北約組織。川普再度喊出4月2日是D day,要對各國施加關稅,3月26日就直接宣布對全球課徵25%汽車關稅 。一場大鬧自由貿易體系的戲碼正在上演,資本市場搖搖欲墜。然而,這會是川普的全面作戰嗎?還是川普「以戰求和」的過渡之策?當美國的資金不再免費在戰場中追求「正義」,更看重「對價」,各國有什麼籌碼和美國談?
關稅戰看似瘋狂,但或以「戰」為名,以「談和」為終局,歷史中,張儀曾以連橫之術逐一瓦解六國聯盟(一如自由貿易的舊秩序)。美國或許正在走一條自由貿易的修正道路。川普未退出WTO、未廢USMCA,美元霸權與服務貿易順差3000億美元仍支撐全球化紅利。退出俄烏戰場之勢讓德國振作編列了5000億國防預算,這透露川普要各國領導人拿起算盤,與他「face to face」交易,改變盟友過度依賴美國的局面。
因為川普沒有戰到底的本錢,在明年期中選舉到來之前,美國關稅戰若戰到底,機構預測通膨會超4%、中產崩潰每戶多1000美元支出的脈絡下,恐讓民主黨在2026期中選舉得利。各國或許該問,手中有何籌碼與美國談判?川普要的,是各國可以讓多少「利」給美國,以換取美國的「強權」保護,川普最終的目的,或許不是退出自由市場,而是從自由市場分一杯羹,重振美國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