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新聞幕後/DeepSeek啟示錄 從AI奇蹟到內捲風暴?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中國新創DeepSeek推出推理型大語言模型R1,引爆全球AI產業震撼波。DeepSeek躍升中國AI產業代表,掀起杭州成「人工智慧小龍」浪潮。中國政府力挺AI新創,創辦人梁文峰與馬雲並列座談會,象徵政策加持。(圖/微博、央視)

▲中國新創DeepSeek推出推理型大語言模型R1,引爆全球AI產業震撼波。DeepSeek躍升中國AI產業代表,掀起杭州成「人工智慧小龍」浪潮。中國政府力挺AI新創,創辦人梁文峰與馬雲並列座談會,象徵政策加持。(圖/微博、央視)

長期以來,全球普遍認為美國引領創新,而中國則善於快速模仿。然而,這一印象正在被中國新創企業顛覆。中國媒體《Fortune財富》報導,來自中國杭州的人工智慧團隊DeepSeek,在今年初推出推理型大語言模型R1,不僅性能與OpenAI的o1相當,其訓練成本更低至令人咋舌的600萬美元,遠低於美國同級模型動輒上億美元的開銷。這一突破不僅震驚業界,更導致輝達與微軟等科技巨頭市值一度蒸發超過1兆美元,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更罕見表態考慮開源轉型,以應對成本與市場壓力。

DeepSeek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強勢逆襲。中國政治學者丁傑夫坦言,許多人,包括他自己在內,都低估了中國在尖端技術上的突破能力。DeepSeek並非個案,而是中國整體AI產業快速崛起的縮影。從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到百川智能、智譜等企業,中國在推理基準測試中的表現已超越西方,並積極將技術落地應用於電動車、家電與機器人等場景。中國「人工智慧小龍」透過開源策略與精巧設計,快速推動技術普及化。

中國政府也在背後扮演重要推手。2月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DeepSeek創辦人梁文峰與馬雲、任正非等重量級企業家並列受邀,象徵官方高度支持。而隨著微信用戶數破10億的強大基礎,DeepSeek的使用量瞬間暴增,迅速躍升為產業領頭羊。Proem創辦人格蕾絲·邵指出,杭州作為阿里巴巴總部所在地,匯聚技術、資本與人才,成為新一代AI創新重鎮,包括群核科技、遊戲科學與宇樹科技等企業正迅速崛起,成為「杭州小龍」的新代名詞。

有趣的是,美國對中國晶片出口的禁令,反而激發中國自主技術的決心。華為昇騰晶片已被DeepSeek廣泛應用於模型推理階段,儘管性能不及英偉達,但展現中國在高端晶片供應鏈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中國高校持續為AI產業輸送大批優秀工程師,許多DeepSeek核心成員甚至未曾接受海外教育,卻展現出媲美世界名校畢業生的實力,這是美國教育體系難以複製的競爭優勢。

儘管如此,DeepSeek的成功並不代表中國AI將無後顧之憂。中國創業公司仍面臨資本管道不暢的挑戰,缺乏風險投資與順暢退出機制,使融資環境遠遜於美國。在「兩會」期間,中國政府提出1兆元規模的創投引導基金,反映出仍需國家介入支撐私營部門成長的現實。

然而,正如中國經濟學者金刻羽所言,中國的創新模式並非追求顛覆式突破,而是務實的「量體裁衣」式創新,讓技術「夠用就好」。這種模式,正適合那些資源有限卻渴望擁有AI技術的新興市場。在全球南方國家普遍面臨算力與資金不足的背景下,DeepSeek與阿里巴巴主打開源與低成本的策略,極可能成為新興國家的AI首選,複製中國在太陽能、電動車領域的全球擴張模式。

不過,雖然《Fortune財富》對中國的AI發展一片看好,但是也別忘了,中國的太陽能產業正面臨吹反內捲號角,多晶矽大廠家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協鑫科技去年就喊出減產自救,拿此類比AI產業,令人好奇中國式的AI發展,到底會不會複製太陽能、塑化、 晶片產業那般,愈是寄望於集中力量辦大事,反倒愈作收反效果,各個都變成「慘業」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