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草莓族已死!變色龍組上陣 今年新鮮人5大職場地震中殺出重圍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新鮮人歷經疫情與AI浪潮,成為最具適應力的「變動系青年」,今年52萬工作機會迎接新血,創歷年新高,較四年前增12萬,AI職缺逾半不設科系門檻,企業更重視跨域能力與實戰經驗。(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新鮮人歷經疫情與AI浪潮,成為最具適應力的「變動系青年」,今年52萬工作機會迎接新血,創歷年新高,較四年前增12萬,AI職缺逾半不設科系門檻,企業更重視跨域能力與實戰經驗。(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畢業季來臨,今年的新鮮人可說是史上最能適應變局的一屆,被外界稱為「變動系青年」。這群青年在大學四年間歷經疫情封校、遠距學習、AI技術爆發及國際關稅紛擾,幾乎被迫選修一門「應對變動」的雙主修課程。如今進入職場,104人力銀行最新資料指出,企業正以52萬個工作機會歡迎這批「變動系」新血,較四年前增加12萬個,創下歷年新高。

104人力銀行職涯教育長王榮春分析,今年新鮮人入職面臨五大職場變局。首先是「科系限定」職缺重新洗牌,今年約有9.2萬個職缺限科系,占比17.7%,相較四年前的20%略降,代表企業在用人上更趨開放。不過,醫藥衛生學科逆勢上升,需求高達1.5萬個,超越數學與電算機科學。這顯示疫情與高齡化社會推升對醫療人才的渴望,也讓相關科系畢業生更具競爭優勢。

其次是AI工作不限科系的趨勢更明顯。今年AI職缺中,有53%不設科系門檻,較四年前成長9個百分點,顯示企業在招募AI人才時更重視跨域能力與實戰經驗。許多大學也順勢設計跨科AI應用課程,幫助文組學生順利切入科技產業,打破過去AI只屬於理工科的既定印象。

第三項變局是新鮮人職缺產業排名大洗牌。104人力銀行資料顯示,今年住宿餐飲服務業釋出9.7萬個職缺,成長99%,首次超越電子資訊業成為新鮮人就業首選;批發零售業也以8萬個職缺成長49%躍居第二。相對之下,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職缺僅6.9萬個,較四年前減少16%,顯示疫情後的內需產業反彈明顯。

第四個變局則是新鮮人薪資重心轉移。王榮春指出,長年穩坐高薪寶座的醫療專業職位,近年受到製程規劃與營建施作類職位強勢追趕。2024年,這三類職位薪資中位數同為45,000元,其中營建施作類薪資成長18%,居所有職類之冠。建築及土木工程業也因公共工程推動及房市獲利佳,撒出銀彈搶才,2024年新鮮人薪資中位數達42,000元,僅次於半導體業的43,000元。

面對這樣劇烈變動的職場環境,新鮮人該如何突圍?王榮春建議三大策略。首先是選擇具應變彈性的公司,從企業是否多元布局、擁有內訓制度與穩定獲利來判斷其抗變能力。其次是為主業加值延伸技能,例如旅宿結合行銷、資訊結合商業分析、土木結合永續管理等,都能拓展就業範疇。第三則是撰寫履歷時強調「因應變局」的能力,採用MOVE原則:Manage自我管理、Observe環境觀察、Value價值定位、Explore探索精神,讓企業看到自己的多面向與韌性。

兩位即將畢業的學生代表亦分享了他們的成長歷程。輔仁大學的王昱心透過雙主修、實習與線上工具提升競爭力,長庚大學的彭詩榆則強調人類創意與判斷力無可取代,並相信只要不停止學習,就能不被AI淘汰。

面對五大職場變局,「變動系青年」已展現強大適應力與彈性。104人力銀行也將在6月28日舉辦職涯博覽會,協助新鮮人直接對話企業,搶佔第一份理想工作。變動不是阻力,而是轉機。這屆新鮮人正是在變局中打下堅實基礎,為未來職涯開啟新的探索旅程。

新鮮人歷經疫情與AI浪潮,成為最具適應力的「變動系青年」,今年52萬工作機會迎接新血,創歷年新高,較四年前增12萬,AI職缺逾半不設科系門檻,企業更重視跨域能力與實戰經驗。(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新鮮人歷經疫情與AI浪潮,成為最具適應力的「變動系青年」,今年52萬工作機會迎接新血,創歷年新高,較四年前增12萬,AI職缺逾半不設科系門檻,企業更重視跨域能力與實戰經驗。(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新鮮人歷經疫情與AI浪潮,成為最具適應力的「變動系青年」,今年52萬工作機會迎接新血,創歷年新高,較四年前增12萬,AI職缺逾半不設科系門檻,企業更重視跨域能力與實戰經驗。(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新鮮人歷經疫情與AI浪潮,成為最具適應力的「變動系青年」,今年52萬工作機會迎接新血,創歷年新高,較四年前增12萬,AI職缺逾半不設科系門檻,企業更重視跨域能力與實戰經驗。(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新鮮人歷經疫情與AI浪潮,成為最具適應力的「變動系青年」,今年52萬工作機會迎接新血,創歷年新高,較四年前增12萬,AI職缺逾半不設科系門檻,企業更重視跨域能力與實戰經驗。(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新鮮人歷經疫情與AI浪潮,成為最具適應力的「變動系青年」,今年52萬工作機會迎接新血,創歷年新高,較四年前增12萬,AI職缺逾半不設科系門檻,企業更重視跨域能力與實戰經驗。(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新鮮人歷經疫情與AI浪潮,成為最具適應力的「變動系青年」,今年52萬工作機會迎接新血,創歷年新高,較四年前增12萬,AI職缺逾半不設科系門檻,企業更重視跨域能力與實戰經驗。(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新鮮人歷經疫情與AI浪潮,成為最具適應力的「變動系青年」,今年52萬工作機會迎接新血,創歷年新高,較四年前增12萬,AI職缺逾半不設科系門檻,企業更重視跨域能力與實戰經驗。(圖/104人力銀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