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英特爾裁員/Q2財報低空飛過 台股供應鏈的他反而被看好
  • A-
  • A
  • A+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裁員加速公司重組計劃。(圖/@Intel news)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裁員加速公司重組計劃。(圖/@Intel news)

英特爾日前公布了一項19億美元的重組計劃,其中18億美元於第二季入帳,包括14億美元現金資遣費及4.16億美元資產減值。宣布將在年底前裁員15%,員工人數將從目前的99,500人減少至約75,000人,裁減約24,500個職位。這家晶片製造商公佈第二季業績喜憂參半,營收為128.6億美元,較華爾街預期高出7.8%,但調整後每股虧損0.10美元,而預期為每股盈利0.01美元。

法人報告對此訊息分析,美國晶片大廠Intel於本週公布2025年第二季財報。雖然營收略高於市場預期,達129億美元(年增0.2%),但獲利表現明顯低於預期,稅後每股虧損(EPS)達-0.10美元,遠遜於市場預期的0.011美元。公司指出,獲利未達預期主因為一次性成本上升與非現金減損所致。

Intel表示,第二季營收優於預期的部分可能來自於客戶因應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而提前拉貨。惟整體毛利率僅29.7%,仍受到約8億美元的非現金減損與加速折舊費用影響,另有約2億美元一次性支出,加重財務負擔。

分部業務方面,個人運算事業(CCG)營收達79億美元,季增3%、年減3%,受惠於AI PC更新潮與邊緣運算部署;資料中心與AI事業(DCAI)營收為39億美元,季減5%、年增4%,主要由Granite Rapids Xeon 6 CPU應用於AI伺服器與儲存主機所支撐;Intel代工事業(Intel Foundry)營收44億美元,季減5%、年增3%,其中Intel 7產量優於預期,並已於亞利桑那州啟動18A製程晶圓生產。

台灣供應鏈誰在受惠

展望2025年第三季,Intel預估營收將落在126億至136億美元區間,優於市場預期的126億美元,但預估毛利率僅36%,低於市場預估的37.3%。EPS預測為0.00美元,也不及市場預期的0.04美元。Intel表示,關稅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將可能影響客戶拉貨節奏,並預警季節性動能將弱於往年。

此外,Intel也持續進行營運重整,包括停止在德國與波蘭的新廠建設,並將哥斯大黎加的組裝測試業務整併至越南與馬來西亞,俄亥俄州晶圓廠建設亦放緩,以強化資本效率並降低成本。市場關注Intel與競爭對手AMD之間的市占消長。研究機構指出,Intel在核心CPU市場面臨激烈競爭壓力,加上營運處於轉型階段,對未來獲利表現持保守看法。

對台灣供應鏈而言,關注焦點仍在於AI伺服器成長動能與美國關稅政策變動。法人表示,受惠於AI平台滲透率持續上升,台灣廠商嘉澤(3533)將受益於AMD與輝達相關出貨,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1,725元,對應2025年預估本益比16倍。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