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楊惟甯報導
▲川普宣布對台課徵20%進口關稅。(圖/翻攝自白宮官網)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課徵20%進口關稅,引發各界關注。旅美學者翁履中分析指出,台灣被美國列入「留校察看」名單,代表美方仍視台灣為可再協商的對象。對此,他建議台灣應把20%視為「起始價」,並將國安與經貿戰略價值包裝成最具說服力的籌碼去跟美國談判。
總統賴清德於今(1)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美方開出的20%關稅只是「暫時性」措施,並非最終結果,並透露台美仍在持續談判中。一名美國官員也向《路透社》證實,台灣的提案獲得正面回應,雙方距離最終協議已不遠,賴清德說談判仍在持續的說法「準確」。
翁履中則分析,美台灣的20%更像是美方趕在期限前,因為還沒談好條件,或是條件沒有被接受,而臨時丟出的數字。他提到,這個數字反而反映出台灣還在美國「繼續談的清單」上。
根據翁履中觀察,美方針對不同國家祭出不同關稅標準,代表美國對各國在市場開放程度、投資回報與地緣政治價值的分級策略,其中台灣的定位耐人尋味。他並整理出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的最新稅率與處理方式,發現台灣是唯一未有明確「談成、延長或結束」的個案,是唯一一個「留校察看」的對象,代表仍具談判空間。
翁履中說明,台灣之所以落在「觀察區」,一方面是因為與美國的經貿合作多數涉及國安敏感產業,如半導體、能源與軍事設備,這些均涵蓋美國《232條款》的安全範疇;另一方面則反映台美之間的戰略互賴與政治敏感性。他強調,這場看似是關稅爭議,實則是一場地緣戰略對價的深層協商。
「20%關稅不是句點,而是談判的逗點。」翁履中提醒,台灣不應陷入悲觀,也不宜自滿,並建議與其陷入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出招,政府應明確提出可行的經貿承諾與國安配套政策,以此作為與川普政府談判的籌碼。
他也直言,台灣不能再倚賴感情訴求來與美方交涉,「我們不是美國的對等盟友,我們是美國『必須處理但可以等待』的夥伴。」翁屢中說,這句話可能不好聽,但事實是「川普最不缺的就是朋友,他最在意的只有利益。」翁屢中認為,若要取得關稅調降與戰略合作的主導權,必須以更具戰略意識的角度出發,制定全局策略,避免成為「全面只能接受要求的小弟」。
翁履中最後總結,20%代表這是一場尚未完結的交涉,不是輸也不是贏,直言這絕對不是一場容易的談判,呼籲政府應該儘速與民間產業協調,提出具體的加值方案,例如盡可能守住台灣科技產業的優勢、強化供應鏈互補性、擴展農產品與能源貿易等,並同步擬定相應的國內法規,以降低市場衝擊,「台灣需要智慧、耐心與決心,還有最重要的『團結』,一起去完成這場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