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關稅20%高於日韓的15%,陳榮華提醒,必須在2周內公布的232條款調查中,力爭優於韓、歐的半導體稅率,才能翻轉局勢。(圖/資料照)
美方針對台灣產品的20%對等關稅正式公布,但關鍵產業如半導體、伺服器與核心零組件多數獲得豁免。這些豁免商品占台灣對美出口比重超過六成,因此整體衝擊小於市場原先預期。前百億資金操盤手、資深市場分析師陳榮華指出,儘管目前影響不大,但真正的關鍵在於美國即將在兩週內公布的232條款調查結果,台灣需力爭取得比韓國、歐洲更具優勢的半導體關稅待遇,這才是翻轉局勢的關鍵。
他提醒投資人,短期內可考慮適度調節近期漲多的個股,轉而保留現金,待台股在8、9月可能的修正階段後,再布局第4季AI主題行情。優先關注的族群包括IP、散熱與CoWoS等電子權值股。非電子類則建議配置抗通膨題材如食品、特用化學,以及具政策利多的生技股,以分散科技類股的波動風險。
陳榮華進一步指出,台美未來談判焦點將集中在232條款及最惠國待遇上。特別是232條款涉及美方以國安為由審視進口產品,其結果將直接左右半導體產品的關稅待遇。他強調,相較目前的對等關稅措施,半導體稅率的談判結果對台灣影響更深遠。
觀察川普政府時期的談判邏輯可見,美方重視「投資換取市場准入」,例如日本與韓國分別承諾5500億美元及3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換取關稅豁免。因此,台灣未來可能需做出以下三方面讓步:一是擴大對美投資,特別在半導體與能源領域;二是進一步開放汽車及農產品市場;三是增加對美能源採購,如液化天然氣(LNG)。
▲陳榮華認為台股短期內仍有三大利多支撐(圖/陳榮華提供)
在操作建議方面,陳榮華認為台股短期內仍有三大利多支撐:其一,籌碼面穩定,融資餘額低檔,市場過熱風險低;其二,AI需求持續升溫,輝達GB200等新品下半年將大幅出貨,ODM、散熱、PCB等供應鏈可望受惠;其三,企業獲利下修循環告一段落,第三季起科技業補庫需求明顯回升。
不過,他也提醒兩項短線風險。首先是季節性效應,歷史數據顯示台股8至9月多偏弱,加上目前本益比已達17倍,接近合理上限;其次是事件風險,包括232條款結果以及美國大選前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帶來額外波動。
總結來看,陳榮華強調,市場應將焦點放在半導體關稅博弈及AI成長潛力,而非表面上的20%對等關稅。他認為若台股在8、9月出現明顯修正,反而提供絕佳進場機會,適時布局第4季AI行情。策略上可先行獲利了結漲幅較大的個股,保留現金,之後聚焦跌深績優股,並搭配傳產與生技題材,降低整體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