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女工程師比例低到可憐!半導體 95% 都是男的 難怪人才荒到爆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台灣科技業女性工程師比例僅約一成三至一成五,1111人力銀行指出科技人才荒需從教育端解決,上論壇探討女性如何成為科技人才荒破局力量。(示意圖/PIXABAY)

▲台灣科技業女性工程師比例僅約一成三至一成五,1111人力銀行指出科技人才荒需從教育端解決,上論壇探討女性如何成為科技人才荒破局力量。(示意圖/PIXABAY)

台灣正處於AI、大數據與半導體高速發展的產業關鍵時刻,但背後浮現兩大結構性挑戰:「人才荒」與「性別斷層」。根據最新調查,女性工程師在台灣科技業的比例僅約13%至15%,科技業高階主管的男女比例懸殊至89% 比11%,而在半導體業,這個數字更極端到95%比5%。不僅如此,科技產業男女平均薪資差距仍存在約10%,顯示女性不僅在職務分布上集中於中低階職位,連薪酬待遇也存在明顯落差。

人才荒疊加性別斷層,挑戰倍增

1111人力銀行分析,這種現象並非短期偶發,而是從教育端、職涯發展到企業文化等多重因素累積而成。女性在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的參與比例長期偏低,教育資源與社會支持不足,使得女性潛力未被充分釋放。在產業升級與全球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的時代,這種結構性缺口恐怕成為台灣科技競爭力的隱憂。

1111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曾仲葳指出,女性在科技領域其實具備不少天然優勢,例如細膩的觀察力、跨部門溝通與協調能力,以及面對挑戰時展現的韌性與多元解題思維,這些特質對於產品研發與團隊管理具有高度價值。但現實是,女性從教育階段就開始「被分流」:理工科選修率偏低,進而在求職與升遷機會上受限。因此,要解決科技人才荒,必須「向下扎根」,從教育到職場制度全面翻轉,才能從根本改善性別比例失衡。

線上論壇匯聚產官學界破題


為了推動這場結構性變革,1111人力銀行將攜手《科技島》與《遠見雜誌》於8月14日舉辦《科技女力 X 人才荒 向下扎根》線上論壇,廣邀跨領域專家探討「女性如何成為科技人才荒的破局力量」。

論壇將由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科技金融研究所教授、AI 金融研究中心執行長孫大千主持,與談嘉賓包括台大電機系終身特聘教授暨聯發科獨立董事張耀文、師大理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方偉達、北科大機械工程系教授許華倚、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理事長洪瑞華,以及天工精密總經理林筱婷。議題將涵蓋「AI 世代的跨領域技能」、「性別多元如何促進創新」、「企業用人策略的性別平衡化」等面向,期望為台灣女性科技人才繪製出兼具韌性與國際競爭力的發展藍圖。

AI 工具助攻人才媒合與培育

1111 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指出,公司近年積極引入 AI 技術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推出智能小幫手「AI 小精靈」即時回應求職者需求,並與台大資管所合作開發「AI 人才推薦模型」,幫助企業精準鎖定合適人選。這些創新不僅能提升媒合效率,也能讓更多具潛力的女性人才被發掘並進入科技領域,形成企業端與求職端的「雙向賦能」。

此外,1111 人力銀行與《科技島》AI 人工智慧學院持續推動各類培訓計畫,例如與輔仁大學合作的「AI 應用規劃師培訓班」,第一期學員中有 8 成順利取得 IPAS AI 應用規劃師證照,第二期更吸引超過 600 人報名,市場反應熱烈。曾仲葳表示,這些資源的核心目標,是協助女性學子與在職女性在 AI 時代掌握核心技能,提升職場競爭力。

女力崛起國際趨勢啟示

放眼國際,美國在 2017 年啟動的「STEM 女力計畫」透過獎學金與企業實習雙軌並行,讓女性在工程與數據科學領域的比例逐年上升,Google、IBM 等科技巨頭甚至設定性別多元 KPI 作為年度考核指標。歐盟則在「Horizon Europe」科研計畫中要求所有申請資金的機構提交「性別平等行動計畫」,並提供資金支持女性科研領導人。新加坡則結合教育部與產業界推出「Women in Tech」獎助與 mentorship(導師制),讓高中與大學生在早期就能接觸 AI 與資安等實務課程。

台灣若要迎頭趕上,除了在教育階段提高女性理工科選修比例,也應在企業端建立性別平衡的招募與升遷機制,同時引入國際成功經驗,讓「科技女力」真正成為解決人才荒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