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AI泡沫危機?輝達還能紅多久 大摩報告一次看
  • A-
  • A
  • A+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AI泡沫論近期四起,但是AI應用場域其實還很廣,大摩給出了輝達的支撐點。(圖/翻攝NVIDIA官方YT)
AI泡沫論近期四起,但是AI應用場域其實還很廣,大摩給出了輝達的支撐點。(圖/翻攝NVIDIA官方YT)

輝達(NVIDIA, NVDA-US)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並釋出優於市場的財測,顯示 AI GPU 需求持續強勁。摩根士丹利(MS)在報告中指出,公司預估 10 月季度營收將達 540 億美元(不含中國),高於其內部預期 525 億美元與 Buy-side 平均 534 億美元,並上調目標價至 210 美元。

輝達表示,H100 與 H200 GPU 仍全數售罄,AI 晶片供不應求,長期看來正處於「工業革命的起點」。管理層預估,至 2030 年全球 AI 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將達 3 至 4 兆美元,成為推升需求的結構性動能。

在產品規劃上,公司維持「一年一新晶片」的節奏,Rubin GPU 預計 2026 年第 2 季量產,第 3 季進入伺服器機櫃放量。摩根士丹利指出,Rubin 對台積電CoWoS-L 封裝需求將超越 Blackwell,進一步加劇先進封裝產能緊俏。

中國市場方面,H20 晶片雖獲批出貨,但受制於美國 15% 費用與中國政策不確定性,部分客戶轉向 RTX P6000D(B40),其價格較 H20 低 30%。摩根士丹利預估,輝達 2025 年下半年在中國出貨約 200 萬顆,2026 年進一步增加至 500 萬顆。摩根士丹利同時提醒,ASIC 廠商包括世芯-KY(3661)、聯發科(2454)與創意(3443),在 3 奈米設計上加速追趕,長期可能分食 GPU 市場。不過,短中期內 GPU 仍掌握主導地位。

摩根士丹利總結,輝達短期財測持續超越預期,中期受惠於 Rubin GPU 與中國市場復甦,長期則將搭上 3 至 4 兆美元 AI 資本支出的成長浪潮,亞洲半導體供應鏈包括台積電(2330):2026 年營收曝險約 20%,AI 晶片需求上修,推動市場共識持續調高、京元電(2449):AI 測試需求爆發,GB300 測試時長恢復至 1,000 秒、信驊(5274):AI 與一般伺服器管理晶片需求強勁、上詮(3363):2026 年起參與 NVIDIA CPO scale-out,並於 2027–2028 年切入 scale-up 階段。供應鏈長期則將搭上 3 至 4 兆美元 AI 資本支出的成長浪潮,將是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