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老董癌逝…4658萬存款進看護口袋!家人怒告反吃鱉 律師曝3關鍵
  • A-
  • A
  • A+

社會中心/倪譽瑋報導

一位老董癌症病逝,看護獲得其大量遺產,引發家屬不滿。(示意圖/資料照)
一位老董癌症病逝,看護獲得其大量遺產,引發家屬不滿。(示意圖/資料照)

社會上不時會發生遺產爭議,近日恩典法律事務所蘇家宏律師在臉書發文分享,一位老董罹癌,生前有意將財產留給長期照顧他的看護,但遺囑與執行等沒弄清楚,老董病逝後,看護將他的存款4658萬轉到自己名下,家人憤而提告,最後看護動用財產無罪、家屬須給她1000萬。蘇家宏點出,這起案件中「家屬的照護與老董本人意願」、「特留分」、「規劃財富傳承秩序」是關鍵。

老董4600萬跑進看護口袋 家屬提告最終受挫

蘇家宏分享爭產案例,有一名看護照顧老董十年,生前老董曾告訴律師:「我不想留特留分給我的孩子。」老董癌末過世前,看護將其4658萬元的存款轉匯到自己的名下;老董過世後,其太太、兒女認為看護「藉著老董癌末意識不清騙取財產」憤而提告。

官司結果出爐,看護從老董的子女手中追回千萬財產,法院認定老董在授權定存解約時意識清楚,加上生前也有贈與意願、允許看護處理存款,刑事上可認她並無犯罪;至於民事上,判其家屬在遺產範圍內付給看護1000萬,案件仍可上訴。

保障繼承的重點?孝順父母最要緊

蘇家宏從上述案例出發,說明生前財產分配3要點,第一是法律沒有規定「父母一定要把財產留給子女」,換句話說,爸媽要把財產給誰,其實他們有選擇權。如果平時不關心、不照顧父母,等到父母過世了發現,財產被分配給其他意想不到的人,這時才懊悔跳出來為時已晚。

蘇家宏直言,人在年老或生病時,最需要的是陪伴與關心。雖是親生子女卻從未出現關懷;或是認為彼此都忙,不好意思關心父母,父母有需求、子女不在身邊,反倒是身旁的看護悉心照顧,這才讓父母心中作出了選擇。「所以,真正的繼承保障,不完全是法律給的,而是源自於子女平日的孝心與行動。」

不想留給子女「特留分」怎麼做?

第二是處理特留分,蘇家宏引用上述案例,如果老董生前就把全部財產花完,或是把財產「贈與」並且交給看護,完成了贈與行為。名下沒有財產,身後也就沒有遺產,子女就分不到任何「特留分」了。

除了將財產全數贈與,若子女確實有重大不孝的情形,比方說對父母有重大虐待、長期不探視、重大侮辱等行為,造成父母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父母可明確表示,或寫遺囑宣告子女喪失繼承權,「如此一來,子女自然拿不到法律上所保障的特留分了。」

老董有意給看護卻仍有糾紛 律師籲要精準規劃

第三是避免爭議,蘇家宏解析,事件中老董雖然有透過「約定書」的方式想證明贈與看護的心意,但最終仍讓看護與繼承人間陷入官司問題,原因在於「沒有預立遺囑,並且缺乏仔細規劃全盤財富傳承秩序」讓灰色空間擴大了。蘇家宏提出,若老董立好遺囑並指定專業律師當遺囑執行人,且簽好贈與契約、在生前交付贈與物等,「一切就緒下,就不易爭訟不休。」

蘇家宏建議,在生前如果對自己的財產已經有了分配的想法,「現在就要開始動筆來立下遺囑,將財產做明確的規劃與安排。」保留夠用的資產,其他的部分再選擇搭配信託與贈與,有效的規劃移轉財產,以避免想贈與的人與家人起爭執。最後,蘇家宏直言,「財產的歸屬,不靠血緣來決定,而是靠陪伴與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