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今日登場,歷經多方討論後拍板,民生電價將自10月起微幅調整,整體平均調幅為0.71%,影響超過1400萬戶。根據方案,住宅700度以下電價每度調漲0.1元,對多數家庭而言,每月電費增加不超過70元。至於先前連4度上調的產業用電,本次則確定凍漲。
會議前,商總理事長許舒博接受媒體訪問時即坦言,前幾次審議都是調漲產業電價,中小商店與家庭用戶未受影響,因此這次若要適度反映民生用電成本,他可以接受「微幅調整」。不過他也提醒,小店家承擔能力有限,電價若漲幅過高將直接推升物價,「所以3%是不是可以再往下調降」,並強調最理想的結果是控制在1%以內,會在會議中努力爭取。
許舒博進一步指出,產業界普遍認為電價調整應該要兼顧公平性,過去工總常抱怨「都是製造業在漲」,因此這次若讓民生用電略為調整,有助於平衡觀感。他也直言,台電累虧主要源於長期配合政府政策,這與一般企業營運虧損不同,該由政府進行補貼,「否則若虧損轉嫁到老百姓、產業界身上,當然我們不會接受」。
事實上,台電至今年7月底為止累積虧損高達4179億元,負債比近93%。過去數次電價審議中,產業用電屢次調漲,但民生用電長期維持低於供電成本的水準,使財務壓力難以緩解。儘管政府多次編列千億預算準備撥補,但礙於立法院未核定,資金遲遲未能到位。
最終,審議會決議針對民生電價做「小幅度微調」。住宅用戶方面,700度以下每度漲0.1元,701至1000度每度漲0.2元,1001度以上每度漲0.4元;小商店用戶則採差別待遇,700度以下每度漲0.1元,701度以上則維持不變,以避免物價波動擴大。經濟部估算,4口之家平均每月用電約700度,93%的住宅戶屬於此範圍,等於大多數家庭電費增加控制在70元以內。
經濟部解釋,電價長期累積差距必須逐步修正,否則難以反映實際成本,更會削弱全民節能誘因。這次調整幅度不大,重點在於釋出「適度反映成本」的政策訊號,也避免讓台電承受更大財務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電價拍板的時間點敏感。下週26日勞動部即將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外界普遍預期基本工資「勢在必調」,電價與薪資兩大利多成本若同時出現,將對部分產業造成雙重壓力。許舒博也因此在日前拜會勞動部長洪申翰時,特別提醒「不要一刀切」,呼籲政府對受關稅、匯率影響嚴重,甚至已停工的產業應有配套措施,否則恐怕雪上加霜。
電價費率審議會每半年召開一次,決定未來6個月的電價水準。這次拍板結果,讓產業用電在連漲4次之後首度獲得凍漲,對製造業與出口產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喘息機會。而民生用電雖微調,但調幅控制在1%上下,平均漲幅0.71%,符合「兼顧台電財務與民生負擔」的折衷方案。
整體而言,今日的決議顯示政府在能源政策與物價穩定間尋求平衡:既要避免台電財務惡化,卻又不能讓民眾承擔過重負擔。後續如何搭配補貼與能源轉型政策,將是關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