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對捷安特母公司巨大自行車與零組件發布暫扣令,引發台灣產業界高度關注。巨大公司長期以來被視為全球自行車製造業的指標性品牌,此次被CBP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07條「禁止強迫勞動製品進口」納入調查,凸顯國際供應鏈中「勞動合規」的重要性。CBP指出,調查中發現五項涉及強迫勞動的指標,包括扣留工資、過度工時、苛刻的工作環境等。
對此,勞動部指出,會秉持保障勞工權益的立場,盡快協同地方政府入廠實地了解,以釐清美方指涉的議題;也會和經濟部合作,協助巨大公司提出改善方案與實質提升勞動權益,及早解決被指涉強迫勞動問題,保障相關勞工應有權益。
而勞工團體有不一樣的看法,地緣政治因關稅戰變得詭譎,除了改善聘用移工指引比照國際接軌,整個製造業也該留心這一起調查案會否是美國新型態貿易武器,勞團說,暫扣令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你是嫌疑犯我就先扣了,解除時間頗長,以此前被發出暫扣令的漁業來說,常常超過一兩年都還沒有解除。
只不過,台灣漁業勞權問題多次受到國際舉報,而這次巨大被暫扣顯得沒有太多預警,工運人士分析,總體來說,巨大勞動議題只有媒體零星報導,如果現在美國標準變成若干零星報導就能成立暫扣理由,除了趕快拉高我國勞動指引比照歐美之外,更需要關注的是,此案是否針對我國製造業而來。據勞團掌握,勞動力密集的紡織業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
由於電子業很早就因為蘋果等品牌要求RBA(責任商業聯盟)而落實零仲介費,在形式詭譎的關稅戰下,勞團呼籲勞動部盡快補齊與國際同等之勞動指引,避免我國產業成為美國貿易戰狙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