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在房價持續高漲的壓力下,台灣年輕世代的「擁屋夢」正經歷殘酷的轉變。一名網友近日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精闢點出當代年輕人對房市的深層無力感,直言「感覺一輩子的努力,只是為了不被洗到更遠的地方」,引發廣泛共鳴。這場討論不僅是對高房價的集體嘆息,也帶出都會區「蛋黃區」正隨著城市發展而悄然位移的現象。

一坪百萬!當代年輕人「連蛋白區都快撐不住」
這名網友感嘆,相較於早期父母輩仍能在台北市中心購屋,如今房價已成為難以逾越的高牆。他以雙北都會區為例指出,家庭為追求更大的生活空間,從台北市轉向新北已是趨勢;但即便是新北市一環,房價漲幅也令人咋舌。
他回顧,大約20年前,新北市一環的中古屋每坪價格約為新台幣15萬元;若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計算,當年15萬元的購買力約相當於今日的20萬元。然而,他感嘆,當前市面上能找到每坪20萬元的中古屋已相當稀有,而新建案的開價更是「動輒破百萬」,讓他直呼望塵莫及。
「以前的目標是買到蛋黃區,現在的目標是避免被擠出蛋白區。」他無奈表示,房價上漲的速度遠超過多數人薪資的增長,讓年輕族群深感「房價像在趕人走」,購屋目標已從「實現夢想」轉向「維持居住底線」。

城市機能位移 蛋黃區其實會移動
這篇貼文在網路掀起熱烈討論,許多網友表示感同身受,但也出現許多理性分析的聲音,指出「蛋黃區」的定義並非一成不變,會隨著城市的人口、交通建設和產業發展而移動與重劃。
有網友以中南部城市為例說明這個現象:
南科效應:南部城市如台南的永康、東區,以及高雄的左營與北高雄地區,受惠於科學園區的擴大與重劃區的發展,近年來房價直線走高,許多原本的「蛋白區」價格已跳躍式成長,甚至躍升成為新興的「蛋黃區」。
新興重鎮: 隨著產業聚落、大型商場和捷運等基礎設施的到位,城市次級區域的機能獲得提升,吸引人口移入,從而推動房價上漲,使「今天的蛋白,也可能成為明日蛋黃」。

專家建議:衡量財務能力 勿成「屋奴」
面對房價節節攀升的焦慮,有房產學者及網友建議年輕族群應調整購屋心態,理性衡量自身財務能力。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曾表示,買房是人生中單價最高的物件,年輕人購屋務必衡量自身財務能力、做足功課,將家庭、工作與人生目標納入考量;若財務狀況不佳而盲目跟風買房,成了必須背負30、40年房貸的「屋奴」,「實在沒必要」。

部分網友也提出實際建議,與其糾結於高不可攀的市中心新建案,不如將目光投向舊屋、公寓:「新北市一環還有不少公寓價格落在每坪3X至4X萬元之間,並非完全無法負擔。」
另外,居住在蛋黃區的民眾也可考慮透過都市更新或危老重建,以既有資產參與改建,以「原地換新屋」的方式提升居住品質,減輕現金購屋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