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在金管會積極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願景下,國泰金控今(15日)舉辦第二屆「國泰資產管理高峰會」,宣示將「資產管理」正式打造為集團的第三大成長引擎,繼保險與銀行事業後,再為國泰開啟新一波國際化競爭格局。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表示,在政策鬆綁與市場成熟的雙重助力下,台灣正站上資產管理發展的關鍵時刻,國泰金將整合集團資源,透過國泰投信作為核心平台,啟動一場橫跨金融版圖的人才與資產「乾坤大挪移」,期望在未來十年內,將國泰投信的管理資產規模(AUM)從目前的新台幣2.3兆元推升至15兆元,成為區域級資產管理重鎮。
李長庚指出,這次的高峰會不僅是產業年度盛會,更象徵國泰金控資產管理戰略正式啟動。他提到,自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上任後,積極推動法規改革,使資產管理業得以更靈活運作,「這是我從業30多年以來,第一次看到這樣大規模的開放。」他進一步表示,亞資中心高雄專區開放30多項業務,讓台灣有機會在亞洲金融版圖中「彎道超車」星港。他更語帶期許地說,自己對此懷抱一個「狂想」:未來台灣的高資產族群,能「坐在家裡、透過高雄亞灣的網銀帳戶,就能指揮調度全球資金」。他強調,若要實現這樣的願景,台灣不僅要建立「矽盾」,更要打造「金融盾」,讓資金運用與國際接軌,成為真正的資本中樞。
不過李長庚也坦言,這樣的藍圖要落實,仍有許多制度與法規需跨部會協調。他指出,台灣現行信託制度仍不如英美法系靈活,遺產稅與贈與稅是否重複課徵、以及信託法的主管權責分工等問題,都是推動亞資中心下一階段發展時,必須面對的課題。「金管會該開的第一階段項目幾乎都開了,接下來的第二階段,就是要跨部會,讓整個法制框架真正支撐金融創新。」他強調,唯有持續溝通與解方落地,才能讓「坐在家裡調度全球資金」的狂想成真,讓高雄亞灣專區真正發揮成為台灣國際金融心臟的潛力。
國泰投信董事長李偉正則表示,國泰投信未來將肩負起集團資產管理平台的角色,結合國泰人壽長期穩健的投資經驗與國泰世華銀行的通路優勢,全面擴大投資研究與產品開發能量。目前國泰投信與國壽投資團隊合計約400人,橫跨股票、債券、另類投資與外匯市場。李偉正指出,未來將全面導入AI數據分析與量化研究技術,提升研究深度與決策效率,並以更人性化的基金經理人制度吸引國內外投資菁英。「國泰的目標,不只是要在台灣做最大,而是要成為亞洲的Regional Player(區域要角),在國際市場上也能讓台灣的資產管理實力被看見。」
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補充,國壽已啟動長達3至5年的金融資產移轉計畫,預計將九成至九成五的股票與私募股權(PE Fund)資產委託國泰投信管理,逐步整合旗下投資研究與操作團隊。這不僅是資產轉移,更是人才與知識的整合升級。他指出,國壽長期深耕海外市場,對歐美、日等成熟金融體系的操作經驗,是國泰投信的強大助力。未來兩者將合流,打造台灣規模最大、視野最廣的資產管理團隊,吸引更多法人與第三方資金進駐。
除了投信與人壽的整合外,國泰金控也正以高峰會為平台,深化與國際市場的對話。本次活動主題為「駕馭不確定性:在變局中打造韌性投資策略」,由國泰金控攜手彭博(Bloomberg)共同主辦,邀請橡樹資本聯席創辦人Howard Marks、PIMCO副董事長John Studzinski CBE,以及貝萊德副董事長Sir Robert Fairbairn三位國際投資巨擘齊聚,剖析AI、非美元資產、債券與另類投資等趨勢。郭明鑑董事長指出,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夠穩健,才能靈活前進」,這不僅是投資哲學,更是國泰金控長期經營的核心精神。
彭博亞太區總裁李冰也在會中表示,台灣資產管理業的發展速度令人驚豔,從ETF創新到跨境基金布局,都展現強大的潛力。彭博將持續與國泰等金融機構合作,提供全球數據與分析技術支援,協助台灣資產管理產業接軌國際、邁向更高層次的競爭舞台。
李長庚最後強調,國泰金控的願景,是讓資產管理不僅成為集團的第三引擎,更成為推動台灣金融國際化的核心動能。「當高雄亞灣能讓台灣的投資人坐在家中操作全球資金、當國泰的資產管理團隊能與世界頂尖機構並肩,那時候,台灣不只是資產管理中心,更是亞洲金融創新的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