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張渝萍/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預計於29日與南韓總統李在明會面,然而,李在明接受彭博專訪時指出,美韓在 3500 億美元(約10.76兆元台幣)投資承諾的主要細節上仍陷僵局,美韓可能無法在與川普(Donald Trump)的峰會前敲定貿易協議。

彭博社27日報導指,李在明在首爾辦公室接受《彭博新聞》專訪時表示:「投資方式、投資金額、時程,以及如何分攤損失與分配股息,這些都是目前的癥結所在。」李在明指出,美國理當會試圖最大化自身利益,但不能因此讓南韓釀成災難性後果。但他也強調,談判仍在進行中,雖有延遲但不代表失敗,「希望外界給予多點耐心。」
報導指,川普與李在明預計於29日在南韓慶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期間會面。上述提及的3500億美元投資承諾,是雙方在 7 月初步構想的貿易協議中的關鍵,但進展延宕,使得南韓汽車製造商在競爭上陷入不利境地。
儘管李在明及首爾其他高層官員都指出,雙方仍有重要分歧,但川普在美國啟程前往亞洲時告訴記者,美韓雙方「已相當接近」敲定協議。
在美韓談判期間,南韓汽車製造商目前面臨美國 25% 的關稅,而競爭對手日本上月與美簽署諒解備忘錄後,僅需繳納 15% 關稅。不過李在明淡化兩者比較,稱首爾也可借鏡歐盟與川普談判的經驗。
此外,在美國移民局9月突襲現代汽車與LG新能源,位於喬治亞州共同興建的電池工廠,導致超過3000明南韓工人因涉嫌違反簽證規定而遭逮捕後,李在明政府對可能引發負面觀感的投資承諾,更加謹慎。
他說:「這起事件也對工人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我聽說有些人已不願返回美國。若不採取措施確保這些工人的安全與合理待遇,美國的工廠建設很可能會被大幅延後。」
儘管在投資計畫與簽證問題上仍未有解方,李在明指出,在安全議題上,雙方已有明顯進展。
報導指,美韓正就現代化同盟展開討論,儘管細節尚未公開,美方官員表示,美軍在南韓的角色應超越單純遏制北韓的功能。李在明說:「毫無疑問,駐韓美軍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與安全上發揮關鍵作用。但在國際現實中,我們無法單方面決定駐韓美軍的命運。」
他也補充,南韓應具備在任何外部情勢下嚇阻北韓的能力。因此將國防預算從GDP 2.3% 提高至 3.5%,更多反映的是政府追求「自主國防」的基本立場,而非出於美方壓力。
而面對即將到來、睽違六年的川習會,李在明希望兩國能緩解緊張局勢。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南韓的兩大貿易夥伴,李在明形容南韓的處境如「夾在兩塊磨石之間」。
本月稍早,中國對南韓造船巨頭韓華海洋(Hanwha Ocean Co.)的五家美國子公司實施制裁,理由是該企業計畫投資美國海事產業。李在明表示:「這極有可能是中國施壓的手段,暗示此類事件可能在未來繼續發生。」
然而,他強調,對抗並非合適的回應,對話始終是更可取的途徑。李預定於下月1日與習近平會面。李在明說:「世界秩序正邁向一個極為複雜且危險的階段,但透過這類雙邊會談,我們可以更深入理解彼此、共存,充分尋找到互利的出路。我相信,促成這樣的成果,正是作為主席國的南韓所應承擔的角色。」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