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在財報說明會披露,今年10月已將所持輝達(Nvidia)3,210萬股全部出清,套現58.3億美元。公司同時處分部分T-Mobile持股約91.7億美元,以支應第四季在生成式AI與資料中心等大型投資需求,核心去向包括對OpenAI的巨額增資。軟銀並強調,此舉屬「資產貨幣化」策略,目的在於擴大投資彈性、非對輝達前景轉趨保守。
依公開說明,軟銀此次賣股均在10月完成,總額58.3億美元;市場面上,消息見報後,輝達股價盤中一度下挫約3%,反映投資人對AI相關資產估值的短線波動更趨敏感。不過,賣股背後的主旋律,是軟銀針對AI主題的「加槓桿」:公司今年第二季(會計Q2)淨利達2.5兆日圓,年增逾倍,主因Vision Fund評價利益擴大,其中來自OpenAI估值上升的貢獻最為關鍵。
就籌資結構來看,除了清倉輝達與處分T-Mobile持股外,軟銀並提出多元融資工具,以維持「投入AI、同時守住財務體質」的平衡。財務長後藤芳光在說明會上表示,出售成熟部位、換取現金彈性,有助於在確保資本穩健下,提供投資人更多機會;市場解讀為:並非對輝達轉空,而是為OpenAI等投資案集中火力。
這波大轉身,也把軟銀與輝達的長期關係再度推上檯面。早在2017年,Vision Fund就建立約40億美元的輝達部位,2019年曾全面了結;本次出清,是第二次「全身而退」。過去錯過AI大行情的「懊悔梗」仍被投資圈提起,但軟銀如今押注的,是從模型到算力、從雲到機器人的全棧布局:除OpenAI外,對美歐超級資料中心建設、以及收購ABB機器人事業等「實體AI」資產,同樣被視為資金用途之一。
就影響層面,賣股金額58.3億美元,相對輝達5兆美元級市值只是水花,但訊號意義不小:一方面,替軟銀第四季逾200億美元級AI投資缺口補上現金;另一方面,也讓市場再次檢驗「AI交易擁擠度」。不過,多數機構觀點傾向:軟銀的資產輪動不等於對輝達基本面翻空,而是單純的資本配置—把既有收益部位變現,改投入其視為**下一階段成長曲線的標的。
背景上,軟銀上季業績強勢,Vision Fund單季投資收益約190億美元,帶動整體獲利翻倍;公司同時喊出與生態夥伴推進美國「Stargate」級別資料中心投資等多個AI基礎設施案。是以,即便清倉輝達,軟銀與輝達在AI供應鏈上的業務聯動仍未切斷:軟銀持有Arm,OpenAI、資料中心與機器人等重點專案,也都高度仰賴輝達或Arm架構。
這不是從AI撤退,而是從「單一明星股」轉向「多標的、重資本」的AI拼圖。對投資人而言,故事的主詞從「Nvidia漲幾%」,變成「誰在AI資本開支裡拿到現金流」;而對軟銀而言,關鍵KPI不在股價表現的即時起伏,而在能否把錢砸到真正產生算力、現金流與網路效應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