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彭博(Bloomberg)主辦的年度債市論壇「創新收益策略:2026債券投資新視野」20日在台北登場,聚焦全球利率變化、債市結構與ETF新趨勢。現場吸引多家法人機構出席,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副總經理李淑暖也到場致詞。國泰投信由總經理張雍川、投資長蔡宜芳與量化暨指數事業處處長陳郁仁領軍分享觀點,針對2026年債市機會與風險,提出更偏「前瞻+分散」的布局邏輯。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指出,川普重返白宮後,全球市場接連面對美國對等關稅、「大而美法案」、「天才法案」等政策轉折,股匯市反應速度與波動明顯放大,讓投資人處在更高的不確定環境中。他直言,2026年會是挑戰與機會並存的一年,國泰投信會透過更完整的投資工具與策略,協助投資人因應新局。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美國信貸首席策略師Noel Hebert在論壇提醒,美國投資級公司債目前的收益率仍對資金具吸引力,支撐整體需求;但風險定價已偏高。若2026年經濟出現「過熱或過冷」兩種極端情境,可能都會對報酬造成威脅,此外科技驅動的新發行量若升溫,也可能讓利差承壓。
國泰投信投資長蔡宜芳表示,國泰債券型ETF涵蓋不同天期、風險層級、區域與配息機制,可同時滿足短期現金管理與長期配置需求。
在短期現金管理上,重點是安全、低波動與高流動性,例如國泰US短期公債(00865B),投資到期日小於1年的美國政府公債,信用風險極低。長期資金配置方面,可留意信用評等佳的長天期公司債,或金融、公用事業等特定產業債。若要更靈活、追求資本利得,則可視情況布局長天期公債或信用利差較高的債券。
她也提到,當全球股市處在歷史高檔時,債券比例適度拉高有助保護下檔。另因台灣債市相對淺碟、債券ETF多為外幣標的,建議採定期定額分批進場,降低匯率波動對持有成本的影響,同時穩定收息。
國泰投信量化暨指數事業處處長陳郁仁指出,全球債券ETF市場近十年資產規模累積成長超過5倍,已突破3兆美元,預估2030年上看6兆美元,顯示固定收益ETF需求長線仍強。結構上,目前仍以被動式為主、占比約84%,但主動式債券ETF近十年年均成長率達37%,高於被動式的20%;去年美國主動式債券ETF規模翻倍至2,820億美元,以「多重債券組合策略」與「核心債券配置」最受市場青睞。
國泰投信補充,主動式債券ETF因投資範圍更廣、操作更彈性,可依景氣與利率環境調整產業、信用評等與存續期間,有機會創造超額報酬;但被動式固定收益ETF在流動性與市場深度更有優勢,對大型資金更友善。從美國固定收益ETF平均年化報酬來看,主被動整體差異不大,但主動式基金之間的表現落差很大、且費用率較高,投資人要特別在「成本 vs. 經理人能力」間做取捨。
國泰投信表示,將以「點線面」策略打造ETF完整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產品線涵蓋股票、債券與主題型ETF,從策略面到通路面串接美元平台、智能投資平台、ETF流動性平台及多資產產品布局,協助法人與散戶更精準掌握市場節奏。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