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突襲式對全球180多國祭出「對等關稅」,並於9日宣布暫緩90天,但期間內仍對進口產品課徵10%關稅,全球貿易體系瞬間緊繃。各國紛紛加緊與美方磋商,希望將衝擊降至最低。中經院院長連賢明今(28)日警告,川普對台灣的關稅目標恐鎖定15至20%,而台灣唯一能打的牌,就是爭取電子供應鏈豁免。
中經院今日舉行「川普關稅風暴 智庫視角x政策對應」研討會,院長連賢明直言,川普近年來對外課稅,多以25%為基準,本次歐盟被列20%、以色列17%,台灣若能壓在15%以下固然理想,但最可能區間落在15至20%。
▲川普對全球祭出對等關稅措施,中經院院長連賢明示警台灣最終恐會被課15~20%關稅,其中ICT產品恐首當其衝!(圖/翻攝自中經院官網)
根據《中央社》的報導,連賢明指出,台灣出口至美國產品約7成是ICT電子產品,供應鏈環環相扣、難以移轉,若能將電子供應鏈項目列為豁免,實際影響遠大於稅率本身。他強調:「這是台灣談判的唯一重點。」
面對社會上喊出「硬起來」聲浪,連賢明嚴正呼籲:「千萬別開玩笑。」強調美台經濟體量懸殊,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建議台灣現階段務必專注於與美方協商,不宜明確表態,更別冒然與美國對立。
而中經院大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則分析,美中對抗下,企業無疑首當其衝,習近平無須應對選舉壓力,可將成本轉嫁企業,但美國面臨期中選舉,川普則需顧忌民意反撲,雙方抗衡耐力將取決於領導人個性與政治情勢。
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書菲提醒,台灣與美方談判時,須避免對中國採取歧視性措施,否則恐遭北京報復,讓台灣進退兩難。